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山东一天随出10亿婚礼份子钱 34000位新人请喜酒

2015年10月20日 09:21   来源:山东商报   

  早上伴着鞭炮声醒来,出门就是花车,朋友圈被婚礼刷屏……昨日,全省市民仿佛陷入“婚礼的海洋”,不是在看别人参加婚礼,就是在去参加婚礼的路上。10月18日,山东上演“最强婚庆日”。据婚庆协会统计,全省约有1万7千多对新人喜结连理,是自2007年有统计数据以来单日最大数量。 

  伴娘、司仪、厨师全体“总动员”

  作为伴娘,昨日早上,在潍坊当伴娘的郑女士3点就起床帮忙收拾了。但她显然不是全省唯一一位,以每对新人仅用2位伴娘来计算,全省约有3万位伴娘在同一时间做相似的动作。

  “事实上18日有两位同学找我当伴娘,但我只能按先来后到的顺序拒绝后者。另外,我今天还随了两份份子钱,一个是亲戚一个是好友,都是六百块钱的大红包,还要抽时间打电话道喜,心疼又肉疼。”郑女士感叹说,这一天就把她折腾到“散架”。

  新娘结婚伴娘忙,这还仅是18日“结婚大作战”的“冰山一角”,跟妆、司机、司仪到厨师,个个都要加入这场总动员。“结婚这种事都是看日子,遇到闲的时候,一个月也就主持两三场,而我今天一天就主持了两场。遇上堵车就得下车跑,赶不上场子可不行。”在烟台当司仪的孟女士说,这一天忙得她脚不沾地。

  在幕后,各家饭店的厨房里也忙得跟战场一样,从大厨、小工到服务员,都忙到手快抽筋。“虽然都是提前备好料,但还是要炒要蒸要煮,忙到衣服贴在身上,要不怎么能应付这么大的出菜量。”因为饭店忙不过来,济南高校学生小刘被兼职中介喊来当临时工,一天给60元,专门负责帮忙上菜。

  一天吃掉6亿元酒席10亿份子钱满天飞

  有婚宴的地方,就有红包。记者测算,仅18日一天,山东约有10亿元的红包在路上飞。“结婚能去现场的都是真爱!”威海市民于女士感叹,为了参加东北同学的婚礼,又是坐船又是坐车,一顿舟车劳顿不说,光来回交通费就1000元左右,加上份子钱就1800元了。“以后还是省下路费当份子钱吧,用路费当礼金好了。”

  如果收到请帖,即便不到现场,份子钱也是少不了的。“目前山东的份子钱还处于过渡期,关系差不多的还是在200元的水平。有些地方会觉得400元不好听,很多索性就给600元。从200元到600元,这之间提高的幅度还是比较大的,估计再过两年,山东随份子的平均起点就会提高到500-600元。”省婚庆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另据酒店业协会统计,目前山东婚宴一般是在25-40桌之间,每桌约为12-15人。按照山东城区平均1500元一桌的水平,18日一天山东人就吃掉了价值637500000元的酒席。如果按照每对新人开25桌婚宴,每桌12位客人这样来算,12人×25桌×17000对新人,就约有5100000人到场参加婚礼。按照每人200元随份子钱,10月18日一天山东就“交易”1020000000元红包。

  100元人民币的票面长155毫米,10月18日一天山东的份子钱如果连起来,有1581000米,约等于从济南到成都的距离。

  2007年以来全省单日结婚最多

  昨日下午6点半,记者联系济南市婚庆协会时,济南全天婚宴数正热乎出炉。“今天济南有3798对新人举行婚礼或答谢仪式,是从2006年10月7日以来人数最多的一天。”协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早就知道当天的婚宴数要“破纪录”,但最终的数字还是让他们略感惊喜。“根据酒店餐饮协会的数据,济南市有婚礼举办条件的酒店794家,昨日的综合使用率达到了99%。”济南市婚庆协会负责人介绍说,目前济南市税务登记在册的婚庆公司有1666家,18日当天100%的公司都在帮新人筹备婚礼。此前出现千余公司全部出动的情况还是2006年10月7日,当天有4447对新人举行婚礼和婚礼答谢仪式。“结婚讲究挑个好日子。老百姓习惯根据老黄历的标注确定好日子。10月18日农历是九月初六,由于‘双日子’赶在一起,18又是颇受中国人喜爱的吉祥数字,在民俗上逢九逢六,更是中国人选择结婚的‘吉日’,新人们大多就把婚期选择在这一天。”山东省婚庆协会刘永波介绍说,全省约有1万7千多对新人喜结连理,是自2007年有统计数据以来单日的最大数量。

(责任编辑:庄彧)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