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广西阳朔积极开展生态乡村建设 打造生态大家园

2015年10月21日 17: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孙静波

  中新网阳朔10月21日电(孙静波)日前,全国重点新闻媒体广西林业行采访团记者一行来到广西阳朔县进行采访。副县长介绍了当地绿化情况,他表示,计划用两年时间建设127个生态示范村,将阳朔打造成生态大景区、生态大家园。

阳朔县副县长介绍遇龙河生态示范区建设情况。中新网孙静波 摄

 

  阳朔县位于广西东北部,是中国旅游强县、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副县长做介绍时表示,阳朔积极开展生态乡村建设工作,围绕“一圈两区三带”的工作思路,以遇龙河生态示范区建设、漓江东线生态乡村示范区建设、百里新村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带建设和“生态县城”建设等四个建设为抓手,计划用两年时间建设127个生态示范村。

  遇龙河生态示范区。中新网孙静波 摄

遇龙河生态示范区建设成果良好 老百姓吃上旅游饭

 

  公开资料显示,遇龙河生态示范区建设重点实施道路硬化、村屯绿化、饮水净化三个专项活动,突出村屯改造、田园风光建设、景区道路提及改造三项重点工作,推行“村在林中”、“院在林中”、“人在景中”三种模式。

  据统计,示范区村庄已实现房前屋后绿化4万多平方米,房屋立体改造1487户。通过生态乡村建设,环境得到了保护,今年一季度,示范区接待游客达180万人次,同比增加18%,旅游收入达11亿元。

  阳朔县水厄底村绿化情况。中新网孙静波 摄

阳朔县水厄底村村民自治 生态改造旧貌换新颜

 

  水厄底村隶属于高田镇凤楼村委,2014年底,高田镇党委响应建设生态乡村号召,将水厄底村建成了集园林式村民文化广场,青石板鹅卵石村道,竹篱笆菜园,叠石绿化花划农家小院等。该村村干部指出,通过生态乡村建设提升了乡村的旅游品质,增加了旅游收入,提高了老百姓的生活幸福指数,开拓了旅游经济发展新局面。

  

  阳朔县水厄底村村民接受采访。中新网孙静波 摄

  水厄底村村民接受采访时表示,通过生态乡村建设,该村村容村貌、生态环境都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道路建设得到改善,农村污水处理得到加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经济效益,村民的生活水平都有所提高。

  据统计,现在,该村每天进村游玩的游客由原来的100多人增加到500多人,增长率达400%,农家饭店由原来的1家增加到3家,还有10户村民表达了今年内建造成10家农家饭和农家旅馆。

  

(责任编辑:杨淼)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