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社会保障学会近日举行的养老服务业发展高层论坛上,多位来自社会保障领域的专家建言,在快速老龄化背景下,留给我国应对老龄化的时间已经十分紧迫,而“十三五”无疑是关键时刻,建议国家层面尽快利用这个窗口期进行政策调整。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介绍说,根据预测,2035年全国将有4亿老年人。今年以来,他所在的学会对京、浙、苏等十多个省市的养老现状进行调研,专家们的共识是,“未富先老”“未备先老”和“少子高龄化”等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政策保障、养老保险、养老服务等多个层面都需要破旧立新。
在郑功成看来,首先要理顺的是关于老年人管理的问题。当前我国对老人管理是以群体来划分,既有由党的系统负责管理的老干部与技术人员,也有政府民政部门负责的城乡弱势群体,人社部门还对一些企业退休人员负有责任,还有军队自行管理的退休军人,而农村老年人则缺乏明确的管理部门。这样的模式既不公平,还造成资源浪费和行政效率低下,必须尽快调整。
郑功成建议,既要理顺各个职能部门的关系,又要全面推行养老服务社会化,特别需要重视发挥社会组织与市场机制的作用。政府要托住困难老年人的民生底线,更要智慧地运用公共资源和相关政策来引导市场与社会资源投向养老产业。针对家庭内部代际关系日渐松驰和将老年人视为弱势群体的不当观念,有必要将维系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助保障机制和鼓励老年人建立互助养老机制作为综合应对老龄化的重要内容,并有具体的政策措施加以规制和促进。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认为,为了完善养老保障体系,我国需要实行职工养老保险的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养老金待遇的正常调整机制。尤其是要制定稳妥的延迟退休政策,大力发展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制度。 (记者刘世昕)
(责任编辑:杨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