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3日向社会公布。专家指,这份22000多字的《建议》含金量十足,体现了执政党的信心和决心,既是对中国发展的考量,又体现了中国对世界的承诺,既有世界眼光,又接中国地气。
与以前提到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有所不同,此次规划除要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外,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也被列入其中。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这显然是中国发展到了一定程度更高层次的要求。这个新目标不仅布局经济社会发展,丰富了小康社会的内涵,也突出了民众对民生问题的重大关切。
此间学者认为,这是一份含金量很足的《建议》,不仅在于其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些既科学也与国际接轨的发展理念,还详细阐述了实现这些理念的每一处着力点,为“十三五”规划的制定指明了方向。
迟福林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用五大理念引领中国中长期发展是对规划指导思想的重大创新,不仅对“十三五”规划出台有着指导作用,也是对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的深刻变革,在若干年后将凸显转折意义。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认为,五大发展共涉及31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指明了未来五年的发展思路,起着纲举目张的作用,突出了宏观性、战略性和指导性。无论是“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近年来的区域发展新构想,还是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都体现了政策导向性和可操作性。
作为一份指导性文件,文中没有太多数字,只提到了“到二○二○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一○年翻一番”。习近平在关于《建议》的说明中则采用更多数字解释了这些发展规划的论证过程。其中,“十三五”时期经济年均增长至少要达到6.5%最为亮眼。
迟福林认为,6.5%是根据中国自身条件和世界经济形势做出的综合判断,既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需要,也给调节构、转方式留下了空间,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向中高速过度的标志。
胡鞍钢告诉中新社记者,6.5%的经济增速既是中国对自己的发展考量,也是中国对世界的承诺,体现了中国不仅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还是世界经济的稳压器。事实上,中国和其他国家一样面临经济下行的压力,摆脱经济低迷、产能过剩,调整能源结构、用创新驱动发展是当务之急。
“创新”已经成为中国炙手可热的一个词,此次毫不出人意外地写入其中。除了区域发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网络经济等热词,大数据战略、蓝色经济也写入其中,指出了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的详细领域。
胡鞍钢还注意到,民生福祉在文中被置于突出位置。《建议》中提出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将有助于指导下一阶段的改革思路,有效缓解当前的社会矛盾,也让中国的发展更平顺。
“过去我们一直提的是‘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现在到了兼顾公平的时候了。”迟福林认为,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到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从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到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等,都事关民众切身利益和社会公平,回应了民众关切。
落实这些战略需要魄力,更需要高标准严要求。全文提到“全面”共有50多处,既有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等战略布局,又有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全面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等具体决策。
迟福林认为,这体现了执政党的信心和决心。要实现这一美好蓝图,还需要看转型的速度、改革的力度、科技创新的程度,无论如何,中国都要抓住机会、顺势而为,实现关键领域的重大突破,才能走出一条适合中国新常态的发展道路。(完)
(责任编辑:杨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