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西安社区建“兴趣家庭” 治疗“城市冷漠症”(图)

2015年11月04日 16:5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冀浩凡 

负责五口老人“家庭互助餐桌”的徐毓芬。 记者 冀浩凡 摄

西安市莲湖区环城西路附近的新老社区。 记者 冀浩凡 摄

  中新网西安11月4日电(记者 冽玮 冀浩凡)“与院子里慈祥的爷爷奶奶谈古论今、与阿姨们一起跳广场舞、与爱运动的小伙伴来场乒乓球赛……”在西安市莲湖区环城西路街道办事处下属的八个社区,因志趣相投组成的“社区家庭”比比皆是。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单元式楼房逐渐替代街巷院落,防盗门背后自成一统、邻居相邻不相识的现象愈发普遍,曾经亲如一家的邻里关系渐行渐远。

  2013年,西安莲湖区环西街道办事处对辖区居民的调查中发现,许多老人存在生活不便、精神空虚、孤独感强等问题,年轻人、青少年则普遍缺乏社区协作意识薄弱、社会归属感不强。

  自2014年开始,环西街道办引导社区居民依据共同兴趣,由2至4户或3至10人组建老年互助、青年友好、老少孝爱式“小家庭”,旨在消除居民间的生疏感、增进彼此交流互助。

  家住西安市公交一公司家属院的徐毓芬,是一个五口老人“家庭互助餐桌”的负责人,80高龄的她,独居多年又找回了做“一家之长”的感觉。五位老人相聚时,时常买菜做饭、聊天做伴,一道参加社区的游览、参观、讲座等活动。

  记者来到社区采访时看到,鳞次栉比的楼房中,既有50多年的老旧社区,也有刚竣工的高层住宅。许多家庭住宿条件虽然简陋,但整洁有序,其乐融融。

  徐老告诉记者,儿女工作繁忙,平时不在身边,几个老邻居亲如家人,相互照应,平添不少乐趣。在徐老的“家庭互助餐桌”上,经常会出现一些稚嫩的面孔,一些院里暂时无人看护的孩子也会来“蹭饭”。

  为解决学生放学无人照看的问题,该社区招募志愿者设立“四点半课堂”,于每周一至周五下午四点半到六点,为社区内适龄学生免费提供家庭作业辅导、兴趣班辅导、图书阅读等服务。

  “家长们来不及去接孩子,一个电话就会有志愿者帮忙。”环西街道办副主任向淑利向记者介绍,一些年轻的“80后”父母、退休老人从互不相识到成为朋友,相熟后几家老小会一同外出郊游。“以小带大成为增进邻里感情的重要方式”。

  “打破城市邻里间冷漠‘病’,须得激发居民积极参与、互帮互助的原动力。”环西街道办主任王江宏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以兴趣爱好组成的合唱、舞蹈、编织、钓鱼,及儿童小饭桌、老年互助餐桌、四点半学校等各类互助式家庭已有120多个。楼上楼下常来常往,出门离家照看家门,遇到困难及时相助,陌生的邻里关系逐渐回归亲密。(完)

(责任编辑:宋雅静)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