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计委解读全面二孩政策:何时可生 产假如何调

2015年11月10日 13: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资料图。李传平 摄

  中新网11月10日电 综合消息,五中全会公布放开全面两孩之后,这一政策具体如何实施成为近来民众热切关注的焦点。二孩何时可以生?政策实施之后相关配套政策能否跟得上? 国家卫计委今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就相关热点话题进行解读。

  多数群众希望能生两个孩子 80%希望有儿有女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今日指出,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是从中国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一是有利于更好地满足群众的生育意愿,促进家庭的幸福与社会和谐。当前,多数群众希望能够生育两个孩子,据调查,20-44岁已婚人群平均理想子女数是1.93个,农村是2.1个左右,城镇是1.8个左右。还有80%的人希望有儿有女。实施全面两孩政策,能够满足绝大多数群众的生育意愿。从长期看,政策调整后,家庭规模有所扩大,有利于构建稳定的亲缘关系网络,增强家庭的代际支持、养老照料功能,促进家庭发展。

  二是有利于优化人口结构,减缓老龄化压力,增加劳动力供给。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全面推行计划生育以来,我国人口过快增长势头得到有效控制,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历史性转变,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71年的23.3‰下降到2014年的5.21‰,妇女总和生育率由5.4下降到1.5-1.6,有效缓解了人口过快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基础性保障和支撑。

  进入本世纪特别是“十二五”以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出重大转折性变化。总量惯性增长的趋势明显减弱,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劳动年龄人口和育龄人口开始减少,群众生育意愿发生了重大变化,少生优生已成为社会生育观念的主流。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有利于改善人口结构,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据预测,实施全面两孩政策,2050年可增加3000多万劳动力,劳动力年龄结构有所改善;到2050年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与不调整政策相比降低2个百分点,将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人口老龄化进程。

  三是有利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短期看,将直接带动住房、教育、健康、家政及日用品等方面的消费需求,刺激扩大相关领域投资,增加就业。长期看,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更为显著。虽然近期会略微推高人口抚养比,但是新增人口进入劳动年龄后,将降低人口抚养比,使经济潜在增长率提高约0.5个百分点。

  《人口发展“十一五”和2020年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人口总量控制在14.5亿人左右,这样一个目标已经为实施全面两孩政策预留了空间。因为政策落地以后,预测到2020年总人口是14.3亿,还不到14.5亿,所以说预留了空间。政策调整后,对资源环境压力略有增加,但不影响国家既定资源环境战略目标的实现。

  回应“全面两孩”何时落地:明年普遍实施

  王培安介绍,2004—2006年,国家组织了一个规格比较高、规模比较大的300多人的专家队伍,进行了两年多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的研究,形成了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在这个基础上,中国提出了“三步走”的思路。

  第一步,双独两孩,夫妇两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可以生育两孩。第二步,单独两孩,2014年普遍实施。第三步,全面两孩,是今年作出的决策,明年才能普遍实施。

  在全面放开两孩政策之后,有人质疑我国以往的计划生育政策和取得的成效,王培安指出,中国的计划生育历程可以概括为“起于忧患”、“行于艰难”、“成于均衡”。计划生育有效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有效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创造了较长的人口红利期,也为世界人口发展和减贫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在回应“为什么不能完全取消生育限制”时,王培安指出,人口众多是中国的一个基本国情,目前人口总量是13.68亿,到2020年将是14.3亿,到2030年将是14.5亿。到了峰值以后缓慢下降,到2050年还有13.8亿。中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长期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将长期存在。

  “国家的发展竞争力主要不在人口的多少上,也不是说人口众多就是强国,现在发展的关键是人的素质,就是要下大力气把人口大国转化为人力资本强国,这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他说。

  积极推动调整完善生产假和配偶陪产假制度

  王培安指出,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是计划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把这件利长远、惠民生的好事办好,需要配套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依法组织实施。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坚持。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完善,赋予了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新的内涵。当前,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就是要实施好全面两孩政策,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引导家庭负责任、有计划地安排生育,调控人口总量、提升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促进家庭和谐幸福和人口均衡发展。

  ——创新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取消两孩以内生育审批,由家庭自主安排生育。准备生育的夫妻可到一方户口所在地或居住地办理登记,免费领取生育服务证,提供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优质服务。优化办事流程,全面推行网上办理,落实首接责任、一站式服务和承诺制,做好便民服务。坚持和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完善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制度。

  ——做好政策衔接和相关公共服务。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做好政策调整前后各项计划生育政策的衔接。加大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力度,强化孕产妇与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建设,切实解决产科和儿科医护人员和服务能力短缺问题,确保母婴安全。合理配置托儿所、幼儿园及义务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资源,满足新增人口需求。

  ——加大对计划生育家庭的扶助保障力度。进一步完善奖励扶助、特别扶助、少生快富制度,实行奖励扶助标准动态调整。对存在特殊困难的计划生育家庭,加大帮扶力度,妥善解决他们的生活照料、养老保障、大病治疗和精神慰藉等问题。配合有关部门积极推动调整完善生育产假和配偶陪产假制度。保障女性就业权益。

  ——加强出生人口监测和风险防控。完善信息动态采集机制,加强人口变动情况调查,建立健全人口监测和预报预警制度。加快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和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实现部门信息共享。强化政策实施情况的评估和监督,管控可能出现的波动和风险,确保政策平稳落地实施。

  二孩或加重就业性别歧视 要解决“生得起”问题

  王培安指出,政策调整后,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任务不是减轻了,而是更重了,内容更丰富了,要求也更高了。因为既要帮助群众生好孩子,又要管控可能出现的风险。

  他说,基层计划生育的网络队伍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这个工作任务更多了,而且更重了、更艰巨了。一是要解决生得起的问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特别是在大城市,一个是经济负担的问题,再一个是精力的问题,大家的工作压力都比较大。二是要解决生得出的问题,这个目标人群40岁到49岁的占50%,要解决生不出的问题。三是要解决生得好的问题,而且还要做好相关的服务,生得好就是优生优育的问题,所以任务是增多了,任务是加重了,这个队伍只能巩固、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据国家卫生计生委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司司长杨文庄介绍,从全面两孩测算,在2020年左右,差不多有1700万人出生。最近几年生育水平会有一个提高,最高年份要突破2000万,每年净增由于政策的因素会在300多万以上。到2050年,15岁以上的劳动年龄人口将增加3000多万。

  至于对经济的影响,杨文庄表示,近期会对托幼服务、母婴产品、妇幼保健有直接拉动。对远期经济的影响,社科院的研究表明,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影响会有0.5%左右。

  国家卫生计生委法制司司长张春生今日在谈及全面二孩政策调整前后各项计划生育政策的衔接时指出,两孩政策实施之前,计划生育家庭将依法享有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给予的相关奖励和优待,如果领取了独生子女证,按照相关规定条件和标准,依然继续享用相关的奖励和政策优待。如果说在此之前他领取了独生子女证,但是他希望申请再生育的话,按照新人新办法的要求,他就不再享有原有的独生子女相关的奖励优待。

  在发布会上,有香港记者提问称,港澳地区比较担心的是国家放宽二孩政策对港澳的医护和奶粉造成的压力。杨文庄表示,全面两孩政策落地以后,生育率不断地释放出来,不会一天爆发式增长,相信国际国内都会看到这个市场的潜力加强投入,相信未来不会对香港的市场或者对香港老百姓在奶粉、尿片方面的供给构成什么威胁。

  另外,王培安还指出,实施全面两孩政策面临一些挑战,是可预期、能应对的。比如,妇幼保健、托幼、教育等公共服务压力增大,短期内,特大城市和中心城市的供需矛盾加剧。特别是孕产妇和高危孕产妇增多,妇幼保健任务加重。女性就业难度加大,就业性别歧视可能会加重。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