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男子跟老婆吵架吞打火机 吞完后悔担心肚子爆炸

2015年11月13日 11:18   来源:中国新闻网   

  李先生今年46岁,家住骆驼街道,开一家小杂货铺,每天下午会叫上几个朋友到自己店里打上几圈牌。

  妻子王女士经常和他们一起玩,但不久前,因为出牌问题两人吵了起来,李先生决定不带她一起玩了。

  从那之后,李先生每天下午便会独自离开小店,跟朋友一起去附近的棋牌室,中途王女士打电话来,他都不接。

  11月11日,王女士怒气冲冲地找来棋牌室,见到李先生后吵了几句,一把掀翻了麻将桌,两人吵着回了家。

  想到在朋友面前丢光了脸,李先生越想越气,一怒之下便把口袋里的打火机吞了下去。

  吞的过程也蛮艰难的——他被狠狠地噎了一下,眼泪都出来了,干呕了几下。这样他硬是忍住了。

  又过了两三个小时,李先生吐了出来,但呕吐物里,并没有打火机。“打火机会不会在肚子里爆炸?”他又悔又怕,赶紧到龙赛医院就诊。

  在龙赛医院的消化内镜中心。医生给他做了检查,确诊打火机已经进入胃腔。

  打火机的塑料有毒,里面的燃料也有毒,一旦燃料泄露会有损伤胃肠道的危险。而且,打火机头端还有尖锐的金属,容易伤到胃,进入肠道后,也容易引起肠梗阻、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龙赛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马海峰决定立即通过胃镜把打火机取出来,他先后使用了取异物的鼠齿钳和鳄鱼钳,但打火机太滑,夹不住。他就换用圈套器,勾住打火机波轮部位,收紧线圈。

  食道与气道相邻,在向上提起的过程中,马主任格外小心,如果打火机掉入气道,李先生有窒息的危险。还好,“一路”顺利,历时十多分钟,打火机取出了,食道也没损伤。

  取出的打火机,4厘米宽,7厘米长。马主任说,今年以来,院消化内镜中心已从患者试管或胃里取出过鱼刺、鸡骨、牙签、钢丝、纽扣、义齿、钱币等异物。

  “吞入异物后,越早来医院越好,卡在气管有窒息的危险,就算进入胃,也不要超过24小时,否则有可能引起胃穿孔,或进入肠道引起一些并发症,那就需要开刀手术了。”马主任说。

  ( 钱江晚报)

(责任编辑:宋雅静)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