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与长三角医院院长们交流时常被问起,上海是否已制定出一整套医疗转运的机制?
在上海近日出台的2015年—2017年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中,瑞金医院承担了“上海航空医疗救援中心基地医院建设与应用”这一示范性项目。
其中,最令这些长三角医院院长们期盼的是,项目将探索“空中—海洋—地面”统一指挥调度和应急救援的工作机制、流程、规范和要求。“我们希望上海能率先尝试,探索出一套在长三角地区都能适用的转运机制,给我们提供样板,也方便我们的病人转运。”一位院长这样表示。
12月1日,长三角健康服务业专业委员会召开工作会议。其中提到,将加快建立长三角区域的健康服务产业咨询和资源共享体系;优化发展环境,建立健全推动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
当前医疗转运尚缺机制
邹强(化名)来自盐城。8月16日,10岁的儿子小杰在家被热水烫成重伤,面积达到70%,合并肺部感染和胸腔积液。在当地治疗6天之后未见好转,当地医院建议转运至上海瑞金医院治疗。
但转运是个问题。经人介绍,邹强找到当地120将儿子送往上海。由于小杰肺部受伤严重,呼吸机无法工作,一路上车上医护人员靠人工捏皮球维持小杰的呼吸,令邹强胆战心惊。好在如期抵达瑞金医院。经过近两个月的救治,小杰度过危险期,情况好转,已出院回到当地。类似小杰这样从外地医院转运来院的非医保患者,在灼伤整形科病房占一半以上。
“病人向上海转运的需求还是很旺盛的。”浙江省舟山医院医务处处长徐方明坦陈,经医务处向外院转运的患者最多选择的是上海,每年30例左右。这还不包括自行前往的人数。瑞金医院灼伤整形科主任郇京宁介绍,目前的医疗转运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由当地医院向瑞金医院医务处提出申请转院,通过当地救护车转运;二是患者从当地医院出院,自行联系车辆转运;三是当地要求瑞金医院会诊,由医生带回。前两类居多。
第一种相对规范,但现实情况下会有当地医院“不愿放人”的情况;第二种是目前最多的情况,患者们冲着医院的名声自行前往,但风险亦不少;第三种不多见是因为当前并无统一的转运机制,对于转运途中的医疗风险由谁承担并无相应的规定,接收患者的医院一般选择不参与转运。
陈尔真认为,当前的医疗转运制度尚缺连贯性,各环节之间信息沟通还不够。同时,交通工具还未被充分利用。例如直升机急救,可以弥补地面速度的缺陷以及地面救护车难以到达的区域,如海岛、高速公路等。但目前民间转运方面还属空白。
“空中—海洋—地面”无缝衔接
上海已经看到了这一点。新一轮的公共卫生行动计划就将探讨:如何建立符合上海特色的空中转运机制。项目中提到,将建设空中卫生应急救援基地;探索“空中—海洋—地面”统一指挥调度和应急救援的工作机制、流程、规范和要求;建设一支空中卫生应急救援队伍。
陈尔真透露,瑞金医院作为责任实施单位,在启动三年行动计划的前期,已做了不少工作:如直升机停机坪的准备、开辟急救“绿色通道”和病房配套。
舟山医院医务处处长徐方明算了算时间,陆路转运需要3小时,但可能会出现市内堵车情况;如用直升机,从医院运送到机场是40分钟,直升机飞抵瑞金医院1小时不到,大约可节省一半时间。不过如果开始考虑商用,转运机制及费用问题还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他也期待上海能率先制定出合适的参考样本。
陈尔真介绍,未来的空中转运范围将制定在半径500公里。500公里的距离,直升机飞行只需1小时左右。他也看到不少苏浙地区的医院开始修建停机坪,未来互相合作的空间很大。
接下来瑞金医院将探索几方面:一是建立空中救援的专业团队,并配备专业设备,满足长三角病人到瑞金或上海其它医院治疗的需要。二是要制定转运标准。例如怎样的病情适合运用空中转运等。三是建立“空中-海洋-地面”一整套转运机制。要保证各流程间沟通无障碍,地面、空中都能做到无缝衔接。
此次长三角协调会健康服务专委会的计划也提到,将筹划建立“长三角健康服务产业发展基金”;优化发展环境,建立健全推动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
(责任编辑: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