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寻求机遇对接自贸区

2015年12月11日 09:34   来源:大众日报   代玲玲

  本报记者 代玲玲

  通讯员 张丽媛 陈星华 报道

  12月9日,我国分别和澳大利亚、韩国交换外交照会,宣布从12月20日起,中澳和中韩自贸协定将同时生效并第一次降低部分产品关税,2016年1月1日第二次降税。

  对消费者而言,关税的下降意味着不出国门就可以购买到对方国家质优价廉的商品,然而相比进口商品在我国市场的大幅降价,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才是自贸区带给山东的最大收益。

  自贸区成对外合作亮点

  经过多年的谈判,中韩、中澳两个自贸协定均于今年6月正式签署。中韩自贸协定签署后,超9成产品将逐步进入“零关税”时代,而中澳自贸协定将给予85%的澳出口中国商品零关税,澳也将零关税进口中国电子产品和白色家电。

  “但要完成这一目标,需要20年时间。中韩自贸协定正式生效之日起,可以享受立即免除关税待遇的韩国商品,将有691种,占20%左右,包括童装、电饭煲、隐形眼镜、厨房用具等。”省商务厅亚洲处处长贾继庆介绍说。

  为抢抓自贸协定新机遇,今年10月,我省围绕鲁韩贸易、投资、服务、产业合作等领域出台17条意见,包括加快对韩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建设韩元现钞交易中心等。此外,通过高层互访等各项措施推进,山东与澳大利亚也签署了一批重大经贸合作项目。

  来自海关数据显示,近年来,山东与韩国、澳大利亚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投资、文化交往不断升温,成为我省对外开放合作的亮点。今年1-10月份,山东对韩进出口总值为1628.57亿元,韩国是我省第二大贸易伙伴,其中,机电产品、纺织服装、化工产品、农产品是主要商品。

  而澳大利亚则更是山东企业主要的境外投资目的国之一。日照岚桥继1.6亿美元收购箭牌能源之后,近期又以5.06亿澳元获得达尔文港99年租赁权。商氏集团项目11月在澳注册完毕,明年1月份将与省农科院专家再次赴澳实地考察。泰华食品在南澳州的牛羊肉分割、深加工和物流销售项目进入实质性阶段,目前正在对原有设备进行升级改造,预计年底进入初步运营。

  双方贸易商“摩拳擦掌”

  “太兴奋了,中韩自贸协定生效对我们这些从事中韩贸易的商人来说,将给我们企业带来千载难逢的机会。”作为一家韩资企业,韩一皮革有限公司经理宋洪涛接受记者采访时颇为激动。

  他告诉记者,公司1994年在潍坊成立后,已在山东扎根20余年,“中韩自贸协定生效后,我们从韩国进口的一些原料的关税将会降低,这将压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产品价格降低了,市场竞争力也就上去了。”

  更吸引山东消费者的澳洲的农产品、红酒、奶制品等,也让不少鲁企提前飞赴澳洲,谋求自贸协定下的黄金机遇。在中澳自贸协定宣布的第三天,索兰贸易有限公司经理翟文凌就启程到澳洲考察。

  他告诉记者,以红酒为例,进口关税将由当前的14%-30%降为零关税。“税率下降将直接降低进口成本,我们最终也将以价格调整的方式让利给消费者。可以预见,澳洲进口红酒将更加平民化,也将走进更多百姓家的餐桌。”

  产业合作需要新思维

  据海关测算,中韩自贸协定实施首年,山东省4000多家进出口企业将直接享受税款优惠,其中出口企业约享受韩国税款优惠8.5亿元,机电产品、皮革制品及玻璃制品等主要出口商品都将受益;自韩国进口商品约减让税款1.9亿元,部分汽车零部件、化工产品、机床等主要进口商品都将获得关税优惠待遇。

  而根据中澳自贸协定成果,澳大利亚在未来5年内,将逐步在农产品、食品、能源、资源、制造业、服务业等方面对中国实现零关税,工业品将由平均8.8%降至0.2%,农产品将由平均12.94%降至0.51%。这表明机械、电子、服装等我省优势出口产品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自贸区带来最直接的红利就是进出口规模的扩大,然而其更深远的意义在于,为我省产业融合提供了难得机遇,有利于重构升级鲁企全球价值链。”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广杰表示,“澳大利亚作为发达经济体,金融、教育、养老、基础研发等服务业发达,而我省的服务业正是短板,自贸协定的生效将成为促进我省产业转型升级的好机会。”

  中国社科院地区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亚太学会会长张蕴岭此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分析,中韩制造业有着互补关系,中方土地、劳力低廉,韩方则凭借技术、市场占领了产业链的高端。随着中国制造向高端升级,两国在技术、研发等领域逐渐拉近,原有产业链垂直型、互补型合作已没有了基础。未来,中韩间合作将从垂直型向水平型转变、由产业内贸易为主向产业间贸易为主转变、以韩国投资中国为主向相互投资转变的总体趋势。

  对于鲁韩产业合作,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国际经济合作研究室主任张建平建议,应发挥山东企业的资本和制造优势,韩国的研发、设计、技术等优势,积极探索制造业、服务业、渔业等跨产业的产业链延伸、衔接与新的产业分工模式和构筑新的生产网络,在高端生态旅游、农业、渔业、食品、化妆品、电子、机械、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多领域挖掘新的合作机遇。(来源:大众日报)

  本文来源:大众网-大众日报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