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着力构建“大双拥”工作格局
古城南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既是中原粮仓,亦是屯兵用兵要塞,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崇军尚武之传统。1948年11月4日,毛主席亲笔撰写《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全文播发后,更让南阳名满天下。
近年来,南阳市军地着力构建党政主导、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大双拥”工作格局,实现了地方生产力、社会凝聚力和部队战斗力的同步跃升,多次荣获河南省及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该军分区政委史安平告诉记者,在今年5月济南军区组织的军分区竞赛性考核中,南阳军地携手并肩,一举夺得总评第二名的好成绩。
要算经济账,也要算国防账
今年4月初,南阳军分区临时受命参加济南军区基础课目考核,要求现役官兵、乡镇武装部长和部分民兵应急分队同步参训参考。正在军分区为牵涉地方人员多、动员组织困难犯愁时,南阳市委、市政府迅速作出“乡镇事情再多,也要全力保障参训”的批示。市长程志明多次深入封闭训练场走访慰问,动员鼓励参训军民放下牵挂,集中精力大练兵,掉肉不掉队,努力争上游。
“这只是南阳市以政府主导,助推部队战斗力建设众多亮点之一。”史安平告诉记者,为解除军人军属的后顾之忧,市委、市政府坚持讲大局、讲政策、讲感情、讲纪律,满腔热情解决军转干部安置、军人子女入学等难题。4年来,军分区系统300多名干部职工子女,全部进入市区重点学校就读。4年来,军队离退休干部、军队转业干部、城镇退伍军人全部得到妥善安置,达到安置对象、地方、部队三满意。4年来,全市安置正团职以上转业干部31人,全部安置到副县(处)以上实职领导岗位。
“我们要算经济账,也要算国防账,困难再大,也要全力支持部队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每当地方经济利益与国防效益不能兼顾时,市委书记穆为民总是旗帜鲜明、态度坚决。驻军某部因训练缺场地,新建战术训练场需征用一城郊村200亩山地。该村临近产业聚集区域,刚开始,部分干部群众有畏难情绪。最终,经市领导反复协调,顺利完成了征地和建设事宜。
3年多来,南阳市先后无偿为驻军部队划拨训练用地1300余亩,全市先后有21条战备公路项目纳入国家计划,建设里程近500公里,总投资约10亿元,项目数量、规模、投资额均居河南省第一。
创新双拥机制,保障工作常态长效开展
7月25日,南召县民政局召开义务兵家属工作会议,现场足额兑现了284名新兵优待金。今年,在省市配套资金暂没到位的情况下,南召县财政局采取提前垫支措施,确保了优待金足额发放。
为确保将优质兵员选送到部队,今年,南阳市委、市政府、军分区联合出台《南阳市征兵工作奖惩规定》和《南阳市征兵政治考核规定》,为征兵工作提供了关键抓手。新政策激发新动力,全市再现参军潮。
双拥工作不能光靠感情推动,而要创新机制保障常态长效开展。为开创“大双拥”工作格局,该市健全了各级工作机构,形成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站、志愿者服务队为骨架的“四位一体”工作体系;该市把双拥工作列入年度目标管理,纳入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完善了年度工作报告、军地现场办公、军地矛盾调处和重要信息通报等工作协调机制,实现了双拥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该市把转业干部安置纳入全市干部调配方案,把随军家属安置纳入全市用工计划,把困难战士和优抚对象救助纳入全市慈善救助范围,对军地双方难办急办的问题特事特办,双拥工作效益有了极大提升。
时值岁末年初,军地各项工作都在紧张推进,南阳各区县已筹划好了年底的走访慰问工作。记者从南阳市民政局了解到,5年来,该市大力开展走访、慰问和谈心活动,共5万余名在外服役的南阳籍官兵家庭得到社会各界帮扶慰问,“光荣之家”享受到了社会关爱的荣光。
勇挑重担,为驻地增辉添彩
双拥工作是一项需要全民参与、军地共同发力的系统性社会工程。多年来,南阳军分区将参与驻地大项工程和重点建设项目作为着力点,在啃“硬骨头”中发挥了牵头示范作用。
11月8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南阳军分区动员组织3000余名民兵集结誓师,利用农闲时节再次展开冬季生态护水集中整治活动。记者在现场看到,百余艘冲锋舟在丹江水面疾驰,河道疏通、垃圾清运迅即展开,一面面“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旗帜,高高飘扬在工地最前沿。
南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肩负着保障水源地生态安全的光荣使命。为保证这一“国字号”工程顺利实施,确保调水安全,军分区作出了《关于组织广大民兵积极投身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决定》,以实际行动为驻地增辉添彩。军分区司令员季陵告诉记者:“目前,全市成立了由万名基干民兵组成的13个生态护水分队,植造12处6000余亩民兵生态护水林,形成了百里绿色长廊和清水走廊,为一渠清水源源北送贡献力量。”
为回报驻地人民,造福第二故乡,军分区在全市驻军部队倡议发起“热爱南阳、学习南阳、宣传南阳、建设南阳、振兴南阳”的活动,积极发挥部队特色优势,因地制宜为驻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3年多来,驻军部队广泛开展建设文明营院、平安营院活动,并出动官兵8万余人次,积极参与植树造林、垃圾清运、军警民联防联治、移民搬迁等活动,赢得社会广泛赞誉。(张作和刘跃升本报特约记者何名享)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