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和”字当选2015年海峡两岸年度汉字

2015年12月18日 15: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陈小愿 贾靖峰

  “2015海峡两岸年度汉字评选”18日在台北揭晓,“和”字以433722票当选。

  此次评选活动由台湾《旺报》与厦门《海西晨报》等共同主办。两岸名人共同推荐出38个年度代表汉字,并于12月1日至15日进行投票,今年总投票数逾702万票。入围前十名的汉字包括“和”、“安”、“握”、“青”、“转”、“创”、“强”、“祈”、“志”、“困”。其中,得票最高的“和”字获433722票,“安”字以425549票位列第二,“握”字以408872票排名第三。

  《海西晨报》副总编辑陈炜明表示,“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自古为华人所崇尚,目前两岸和平红利正被两岸民众分享。伴随“一带一路”建设,福建、天津、广东等自贸区的设立,以及人民币“入篮”,大陆正以更开放的胸襟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与此同时,台湾也面临经济转型、产业更新的挑战和机遇。两岸民众选择“和”字,既书写了两岸的今天,也启迪着两岸的明天;期望两岸和气生财,和气共赢。

  《旺报》社长黄清龙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两岸关系发展并不平顺,但两岸领导人会面实现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突破,“和”字代表了两岸民众对未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期待。

  当天,张炳煌、刘堆来等两岸17名书法家还现场挥毫,书写各种字体的“和”字。

  自2008年起,由两岸媒体发起组织的海峡两岸年度汉字评选活动,已先后评选出“震”、“生”、“涨”、“微”、“平”、“进”、“转”等字。今年当选的“和”字,由台北圆山大饭店董事长李建荣推荐。(完)

(责任编辑:杨淼)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