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四川广元棚户区拆迁内幕:18名干部违纪被揭露

2015年12月21日 10:03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广利萱

  面对大量征拆资金,有的违规占地建房,巧取豪夺;有的监守自盗,伪造资料,套取补偿资金;有的利用职权“搭伙求财”,合谋骗取补偿款;有的“吃拿卡要”、“雁过拔毛”,大肆索贿受贿……四川省广元市个别党员干部将“黑手”伸向棚户区改造项目,纪检监察机关闻风而动——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望江社区原主任王三鸿贪污、受贿、挪用集体资金等,受到开除党籍处分,并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中央纪委日前通报了10起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典型案例,该案赫然在列,王三鸿是广元市纪委查处的解家岩棚户区改造违纪问题中的一名涉案人员。

  至此,阻挠该棚户区改造项目进展长达两年时间的“钉子户”问题得到解决,隐藏在“钉子户”背后的18名违纪党员干部全部受到查处。

  斩“黑手”——

  “钉子户”牵出18名党员干部违纪窝案

  总投资80亿元、征收土地1815亩的解家岩棚户区改造项目是四川省广元市近年来实施的重大民生工程之一,涉及安置群众2346户、9000余人。但当拆迁群众翘首以盼尽快入住新房时,该市利州区东坝街道城郊村四组却有3户住户迟迟不愿签署拆迁协议,长达两年多的谈判,依然无果。“项目进程一拖再拖,拆迁群众怨声载道。”该市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3户‘钉子户’都不是普通人。”2014年12月,广元市、利州区纪委先后接到群众举报,随后立即联合相关部门成立调查组,对解家岩棚户区征拆问题进行调查。

  随着调查深入,3户“钉子户”的幕后主使——朝天区公安分局机关党委书记蒋应金被锁定。“最终查实,蒋应金与其兄、妹通过‘相关渠道’获取建房许可,违规占地建房并伺机骗取拆迁补偿款。”广元市纪委相关负责人说。

  但蒋应金违规占地建房并伺机骗取拆迁补偿款问题只是“冰山一角”。

  经过2个多月的调查,该棚户区改造拆迁中的更多内幕被一一揭开——村组、社区、街道办、拆迁办等18名党员干部存在骗取、贪污、挪用拆迁补偿款问题。目前,包括蒋应金在内的18人均受到党纪政纪处分,7人被移送司法机关,共追缴违纪资金450余万元,节省征拆资金320余万元。

  拔“根系”——

  干群合谋,“各显神通”企图瞒天过海

  在解家岩棚户区改造项目推进中,面对大量征拆资金,有的党员干部“红了眼”,便打起了歪主意,“各显神通”骗取征拆资金。他们或钻“漏洞”投机取巧,或与个别村民“合谋”——

  拆迁办干部李白熟悉拆迁补偿的各项条款,于是他将这一“特长”作为了自己的“生财之道”。据调查人员介绍,李白在拆迁过程中监守自盗,以6户“空挂户”的名义伪造虚假附着物补偿资料,套取补偿款80余万元,个人分得26.7万元。

  梁觉勇同样是一名拆迁办干部,与李白不同,他采取的手段是与被拆迁户“搭伙求财”。即利用被拆迁户追求高额补偿款的心理,借职务之便,违规为被拆迁户陈某提高房屋补偿标准,合谋骗取补偿款,并收受陈某所送现金10万元。

  拆迁办干部白正国则掌握了被拆迁户认为“办事难”的心理,在拆迁过程中“吃拿卡要”、“雁过拔毛”。“群众不给钱他就不办事。”调查人员了解到,白正国先后10余次收受被拆迁户感谢费共30余万元,还以借钱为名向被拆迁户索要现金。

  望江社区干部刘健则采取了“乾坤挪移”的方法,利用经手征拆资金的便利,先后挪用集体补偿款70余万元,用于个人日常开支和借给他人使用,甚至放起了高利贷,谋取高额利润。

  干部不讲规矩,一些村民也跟风。利州区东坝街道城郊村个别农户“浑水摸鱼”,以每袋0.8元至1元的低价购买蘑菇种植废料,并通过贿赂买通拆迁工作人员,以每袋8元的高价获取赔偿,8户共骗取征拆补偿款310余万元。

  “莫伸手,伸手必被捉。”这一腐败窝案的查处,给拆迁领域的工作人员敲响了警钟,群众也拍手称快。目前,这一棚改项目正顺利推进。

  查缘由——

  监督管理“短板”,滋生征拆腐败

  18名党员干部倒在了同一个项目上,其中的缘由让人深思。广元市纪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查处这一腐败窝案后,该市相关部门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反思,“这既有当事人法纪意识淡薄、拒腐防变能力差等主观原因,但同样暴露出棚改拆迁工作管理体制、监管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如拆迁人员权力过分集中、补偿资料审查流于形式、拆迁机构内部管理不严,等等,为相关人员‘暗箱操作’提供了巨大空间。”

  目前,利州区正举一反三,即查即改,对辖区内的其他棚户区改造项目进行了全面清理自查,并通过推行监督与权力运行同步同轨同向机制,进一步完善征拆工作流程,排查廉洁风险点。

  如何遏制征拆领域腐败?“斩断‘黑手’不是目的,让党员干部伸不出‘黑手’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结合该案例,利州区纪委相关负责人认为,要多管齐下、共同发力,“管理和制度是根本,执行和监督是关键,队伍和人员素质是保障。”(广利萱)

(责任编辑:杨淼)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