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增幅全国第四 支付增长居首

2015年12月22日 21:55   来源:中安在线   

    作为一股重要的创新力量,互联网金融自诞生之日起,就被嘱以厚望。近日,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编制了国内首个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报告,用大数据的方式描绘了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本网记者摘取了部分有趣的结论,看看大数据描摹的互联网金融形象,是否与你的判断一致。

  互联网金融一年翻一番 投资业务发展速度最快

  报告给出2014年1月份的全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截至2015年9月,该指数达到316.3,是2014年1月份的3.2倍。从增速角度而言,全国互联网金融每月环比增速平均高达5.9%,约相当于一年翻一番。

  但各业务之间发展速度差异很大。其中互联网支付发展指数和互联网货币基金发展指数增长都相对较慢,截至2015年9月,分别仅达到183.1和185.9,而互联网保险发展指数则达到312.2,互联网投资发展指数更是高达366.3。

  报告分析认为,这些指数差别反映的更多的是业务“发展”的差别,而不是业务成熟度的差别。比如,互联网支付已经有数年的历史,因此以2014年1月份为基期时,到截至的2015年9月,增长速度确实相对较低。而互联网金融投资业务,则是最近一两年才兴起的新兴业务,因此发展速度较快。

  安徽互联网金融发展神速 未来发展潜力大

  

  

  就我省而言,实体经济与江浙相比稍显落后。但在互联网金融时代,我省则进步神速。根据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计算得到的2014年1月-2015年9月的增速,安徽4项业务中的2个排名在前三位,分别为互联网支付、互联网货币基金。总指数增长幅度排名也排在非常靠前的第4位。

  分析认为,我省进步最快的两大互联网金融业务支付和互联网货币基金均属于较成熟的基础业务,这两块业务的快速发展将为我省互联网金融奠定良好基础,因此预计未来我省互联网金融发展还有更大潜力。  

  80后、90后是主要增长力量 60后崛起速度快

  作为依赖于互联网技术的金融业务,年龄差异较大影响着互联网金融的参与程度。报告指出,无论是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还是各互联网金融分业务发展指数,80后和90后都是最主要的增长力量。不过,从不同年龄人群各自纵向增长幅度角度来看,则可以发现,自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以来,60后和90后是互联网金融纵向增长的排头兵,这充分说明,互联网金融正在向年龄的两端渗透。

  互联网投资理财增速下跌 或与P2P平台跑路潮有关

  互联网投资理财业务在2014年增长较快,2015年3月至9月每月增速连续放缓,9月更是呈下跌趋势。报告认为,这可能与2014年P2P平台过快发展,2015年出现P2P平台跑路潮有关。这些问题也引起了监管层的关注,并出台了相关政策来规范互联网投资理财业务发展。

  互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密切相关

  报告对比了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和往往被视为实体经济风向标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的关系,并指出,在告别了“野蛮增长”和剧烈的波动之后,互联网金融增速和PMI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正相关性。

  2015年以来,PMI反映出的实体经济愈发趋缓,而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的月度环比增速也逐渐回落。由此可见,互联网金融并不背离实体经济的运行规律。

  互联网金融不是传统金融的毁灭力量

  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的关系,一直是业界争论的焦点。报告指出,互联网金融月度环比增速与社会融资规模环比增速、广义货币供给量环比增速表现出一定的正相关性,可以认为,虽然互联网金融仍然游离在“体制”边缘,但其总体趋势和传统金融有一定的一致性。互联网金融并不是传统金融的一个毁灭性力量,也不会削弱中央的调控能力,而是一个对传统金融的有益补充。

  落后地区增长速度较高 彰显互联网金融普惠价值

  报告指出,西藏、黑龙江等在基期互联网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省份,其发展速度在统计期呈现出较高的态势。作为传统意义上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省份,西藏、贵州等地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让互联网金融的普惠金融特性初现端倪。

  互联网保险发展迅猛 扩大保险市场总交易规模

  与传统线下保险相比,互联网保险的参与方式更为多元,销售和推动的成本降低,传统保险难以满足的个性化产品需求也依托大数据而得以实现。尽管相对支付等更为成熟的业务而言,互联网保险的发展仍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但其发展速度非常迅猛。

  从报告提供的数据对比可以发现,2015年9月各地保险业务发展指数与2014年人均原保险保费之间正向相关。这体现出一方面原本通过传统保险完成的业务可能正在被互联网保险所替代,另一方面互联网保险通过有效满足原本未被满足的保险服务需求,扩大了保险市场的总交易规模。

(责任编辑:庄彧)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