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特别报道·大战略 新图景】
即将过去的2015年,在一幅体现中国重大国家战略、国家实践的蓝图上,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善谋全局者,必先谋一域。
2015这一年,京津冀三地突破“一亩三分地”的惯性思维,互相包容、互相补台、深度合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破壁垒,以对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谋发展。
大视野下审视自己和兄弟
连日来,本报记者行走在京畿大地上,谈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话题,人们最大的共识是,三地内在的需求使京津冀协同发展有了内在动力。
地位高、体量大、实力强、变化快、素质好……北京拥有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但北京也有自己的隐忧,一系列突出问题表面上看是人口过多带来的,但深层原因是功能过多带来的。北京人的认识是,首都的优势只有纳入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战略空间来考量,才能够得到更好彰显和萃取。
天津拥有我国北方最大、全国第三、世界第四的综合性大港,海港优势十分明显。近年来,天津滨海新区经济实力显著提升,科技、教育、医疗资源始终居于全国前列。但是,天津在创新驱动、消费驱动的动力以及整体发展后劲上,依然亟待注入新的更大的动力。天津人想的是,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实现质的飞跃。
相比北京和天津,河北拥有的空间优势令人羡慕。很少有人知道,保定市的面积比整个北京还大,张家口市的面积比京津两地之和还多。河北的很多城市既处在京津冀区域范围,又是中原城市群的一部分,发展成为区域节点城市、枢纽城市的潜力和区位优势十分突出。河北人也有心病,长期以来在巨大虹吸效应的影响下,河北人才、资源、资金不断流出。坚决完成减产减能任务背后,是如何让老百姓日子越过越好的巨大压力。河北人始终坚信,像北京、张家口联手办冬奥会这样的大礼还仅仅是个开始,河北定能在协同发展的大道上获得与巨大付出相匹配的红利。
大课题前集体攻坚破题
观看京津冀的地图不难发现,三地的地形酷似一片枫叶,西北是山区、东南是平原,同时面朝着大海。
12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政府相关负责人就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介绍了各自的做法。与会记者最为关心的问题,还是环境。
曾几何时,一场场浓重的雾霾,让京津冀的视线模糊了,心却更加近了。不仅仅是全力打好改善空气质量攻坚战,更要下最大决心写好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
(责任编辑:秦宇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