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成发:未来五年机遇窗口不容错过

2015年12月31日 14:08   来源: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记者李晓萌)审议市委关于全市“十三五”规划建议,是武汉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的一项重要议题。谋划“十三五”发展,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阮成发强调:“实现武汉长远发展目标,未来五年极为关键、极为重要。”

  研判武汉“十三五”发展面临的形势,他作出总体判断:“武汉仍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但同时也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武汉发展很有可能面临诸多重要‘拐点’。”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谋划推进“十三五”发展,阮成发提出:紧紧围绕打造经济、城市、民生“三个升级版”,紧紧扭住制约经济、城市和民生升级发展的关键性、决定性、全局性的重点难点问题,下大力气转方式、补短板、防风险,集中力量谋划实施一批标志性的重点计划、重点工程、重点举措,全力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经济升级版

  新一轮经济长周期中,武汉与同类城市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机遇窗口也许只有未来五年时间,一旦错过,可能就要再等几十年后的下一轮科技产业变革。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中央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判断。阮成发指出,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中央这一判断的核心内涵,自觉在这一大背景下来谋划武汉的经济发展。

  “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已经经历了五轮经济长周期,每一轮都是由科技产业变革引发主导,大约持续50年左右时间,都深刻改变了国家和城市之间的竞争格局。当前这一轮世界经济长周期,是由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所引发主导,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深刻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重构全球产业形态,重塑世界竞争格局,推动人类社会加快进入信息文明时代。”

  立足大背景分析当前武汉,阮成发说:“我们在工业文明时代所倚重的区位和传统资源禀赋优势,正在日趋弱化,信息、数据、人才等,越来越成为城市发展的决定性要素。我们走传统工业化道路所倚重的后发优势等也在逐步削弱,不足以支撑我们追赶先进城市。我们的传统支柱产业正在面临越来越大的冲击,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新供给不断创造着新需求,促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兴起,加快抢占传统产业、企业的市场。”

  “在这一轮长周期中,武汉实际上已经和同类城市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城市之间经济总量三五千亿的差距已经不再是不可跨越的鸿沟。原本领先的城市,如果不能跟上科技产业变革的步伐,就很有可能被其他城市超越;反之,如果抓住了科技产业变革的机遇,原本落后的城市也有可能弯道超越。”阮成发强调,要想真正抓住这一轮科技产业变革的机遇,实现跨越发展,我们还需要作出巨大努力。

  “机遇窗口对于我们来说,也许只有未来五年的时间,一旦错过,可能就要再等几十年后的下一轮科技产业变革。我们只有敢于改革创新、勇于破解问题、奋力闯过关口,才能发挥优势、抓住机遇、实现赶超,才能为建成国家中心城市、实现2049远景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否则只会错失机遇,被别人远远甩在后面。”

  【路径】

  四大“倍增计划”推动发展动力和产业结构双升级

  “十三五”时期,切实将创新作为引领武汉发展的第一动力,打造武汉经济升级版,我市确定以推动发展动力升级和产业结构升级为着力点:

  一方面,系统推进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沿着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完善人才链、资金链和政策链,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五链统筹”的产业创新体系,基本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另一方面,遵循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的规律趋势,着力构建“现有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有机更新的“迭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形成两个产值过5000亿产业和若干过2000亿产业,形成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企业,推进国家创新中心、先进制造业中心和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围绕以上目标任务,重点实施四大“倍增计划”:

  ——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加快推进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为新的支柱产业,着重围绕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三大产业,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信息技术产业基地、生命健康产业基地、国内重要的智能制造产业基地。

  ——实施“现代服务业倍增计划”。加快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升级。

  ——实施“产业创新能力倍增计划”。以打造世界级新兴产业研发中心为核心任务,力争“十三五”时期,我市全社会研发投入、科技园区、创新平台、研发机构、人才资本要素等规模数量和创新能力尽快实现倍增发展。把建设“创谷计划”作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核心抓手,舍得拿出城市最好的空间,量身定做最好的政策,提供最优的配套服务,吸引“城市合伙人”大量积聚。

  ——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一手抓领军企业的培育引进,大力实施“领军企业计划”;一手抓高成长性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大力实施“小巨人计划”,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价值品牌高的细分行业领域“单打冠军”。同时,大力实施“精准服务企业工程”。

  城市升级版

  城市功能品质能否大幅提升、城市特色能否充分彰显、城市发展方式能否转变的关键五年。“十三五”的城市建设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管长远、管百年的,绝不能犯不可挽回的错误,留下历史遗憾。

  阮成发说,“十三五”时期,是武汉城市功能品质能否大幅提升、城市特色能否充分彰显、城市发展方式能否转变的关键五年。他逐一分析:

  ——未来五年对于最终形成“1+6”城市空间格局,十分关键。“十三五”期间,如果不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任由中心城区继续无序蔓延,任由新城区贴着中心城区发展,任由生态隔离带、生态绿楔被不断蚕食,城市将越发陷入“摊大饼”的困境,由此引发的“城市病”将更加难以治愈。

  ——未来五年城市重大基础设施仍处于大建设时期。到2020年,我市要迈入全球地铁城市先进行列,超大城市交通骨架要基本形成,城市更新改造任务也要基本完成。这意味着,“十三五”的城市建设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管长远、管百年的,绝不能犯不可挽回的错误,留下历史遗憾。

  ——未来五年是强化中心城市功能的关键时期。如果武汉不能在铁水公空各个领域做到中部第一,不能在高铁网络密度、航空国际国内航线、“一带一路”国际通达能力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就会丧失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在商贸、文化、开放、综合服务等其他功能方面,也都面临同样激烈的竞争,稍有懈怠就有可能在竞争中掉队,不进则退、慢进亦退。

  ——未来五年智慧城市建设会呈现质的飞跃。移动互联、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正在快速融入、快速改变城市治理的方方面面,“十三五”时期这些改变必将更加深刻、更加系统,很多变革可能会加速到来。智慧城市如果不加快建设,武汉就可能在信息时代的竞争中掉队。

  ——未来五年是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冲突、“大城市病”、城市文化根脉传承保护不够、城市特色不鲜明等问题正不断凸显,“十三五”时期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刻不容缓。我们绝不能再沿袭原有城市发展方式,必须加快探索能够传承荆楚文化、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城市发展方式,走出具有武汉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发展新路子。

  【路径】

  六大重点推动城市功能和城市品质双升级

  勾勒城市升级版路径,阮成发同样强调双升级:“核心是推动城市功能升级,基本形成三镇三城、‘1+6’城市空间布局,基本建成支撑城市未来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体系,智慧城市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推动城市品质升级,进一步彰显滨江滨湖生态特色,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和影响力。”

  要突出抓好以下六个重点:

  ——固化“1+6”城市空间格局。主城严格控制在三环线以内发展,新城与主城背向发展,主城与新城之间要守住生态隔离带和生态绿楔。

  ——巩固提升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基本建成全国性铁路路网中心、高速公路路网重要枢纽、重要门户枢纽机场、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成为全国内陆综合交通体系最完善、通达能力最强的枢纽城市。市内交通方面要大力实施“公交优先”战略,确保市内出行通达性、便捷性再上一个台阶。

  ——全力彰显滨江滨湖生态特色。关键是做好“建”和“治”两篇文章,实施好“蓝网工程”、“绿网工程”两大工程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两个行动计划。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铁的纪律,让武汉“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城更静”,让市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强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打造维系城市运行的“超级大脑”,努力把武汉建设成为全面感知、泛在互联、高度智能的智慧城市。

  ——大力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打造全国一流的文化功能区。实施“文明城市提升工程”、“重大文化赛事活动培育工程”、“媒体融合发展工程”、“武汉作品锻造工程”、“城市形象塑造工程”。

  ——加快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努力把武汉打造成联络“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枢纽城市、面向世界的内陆开放高地。

  民生升级版

  “十三五”是武汉社会结构转型、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型的关键时期,“闯关”任务十分艰巨。如果转型失败,就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十三五’时期,是武汉社会结构转型、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型的关键时期,‘闯关’任务十分艰巨。如果转型失败,就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研判民生社会保障工作面临的形势,阮成发表示同样挑战很大。

  从社会结构转型来看:社会结构正在由“倒丁字型”向“土字型”转变,中低收入群体规模仍较大,中等收入群体还是少数,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构建的“橄榄型”社会还有较大差距。未来五年,只有通过精准扶贫、精准托底、不断提升民生社会保障水平,消除绝对贫困;只有通过经济转型升级,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才能在推动社会结构成功转型上实现大的突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从社会治理转型来看:新社会阶层和新社会群体将会更多,城区流动人口规模将会更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将更加多元,参与社会治理的意愿也将更加强烈。未来五年,只有实现社会治理理念的重塑、治理体制机制的重构,真正从社会管理转变为社会治理,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形势,才能充分激发广大市民参与经济和城市建设的活力,才能创造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路径】

  “三个计划”推进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双升级

  破解问题,打造民生升级版,阮成发提出“双升级”:加快推进民生保障升级和社会治理升级,加快建设幸福武汉,让市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重点实施三个计划:

  ——实施“民生托底计划”。托底对象要精准,坚持“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目标;托底服务要均等,大力实施基础教育、基本医疗服务、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就业服务、保障性安居等各项提升工程;托底机制要精准,实行民生工作清单制,着力解决民生保障制度碎片化问题。

  ——实施“公共服务供给创新计划”。能由政府购买服务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政府不再直接承办,可以通过竞争性选择方式交给社会组织承担。不断满足群众多层次、个性化服务需求,更好适应中心城市功能提升的需要,大力发展中高端服务,建设全国教育服务中心和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中心。

  ——实施“社会治理能力提升计划”。始终坚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重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以信息化为支撑,打造最安全的城市。

  (责任编辑:

  肖进安)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