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济南控燃煤或向周边城市“借暖”

2016年01月06日 14:26   来源:大众网   

  在济南PM2.5的来源中,燃煤的“贡献率”达27%,是占比最大的一项污染源。记者在5日的泉城环保世纪行活动中获悉,到2020年济南市域集中供热总量需求或比目前多出1亿多平方米。下一步,济南计划运用远距离输热方式,向茌平等周边城市“借暖”。

  “借暖”控煤:未来或引周边城市电厂的废气热资源

  目前济南市城区(绕城以内)集中供热面积约1.12亿平方米,集中供热普及率72.9%,全市还有3800万平方米未加入集中供暖,特别是烧蜂窝煤采暖的住户约1460万平方米。按照城区建设进度及集中供热需求增量测算,到2020年预计市域集中供热总量需求约2.29亿平方米,比现在多出1亿多平方米供热需求。然而,黄台电厂可挖掘的供热能力有限,还能再供1000万平方米的面积。

  在余热利用潜力有限的情况下,济南如何既保障逐渐增长的供暖需求,同时不增加煤炭用量减轻大气污染?在泉城环保世纪行活动中,济南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华电章丘电厂、黄台电厂外,济南周边100公里范围内,比如茌平、邹平等地还有十几座大型电厂、五六座超大型电厂。“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研究,未来济南市引周边城市电厂的废气热资源。”该人士称。

  据介绍,目前国内最长距离的余热利用管线在太原市,余热从电厂往太原城区供热约有40公里的距离,据初步测算,从济南城区到邹平魏桥电厂的直线距离在75公里左右。如果未来济南“借暖”成功,这条管网长度或刷新全国纪录。

  锅炉“洗白”:重金升级、用水煤浆……改造各显其能

  按照省政府要求,2017年济南要削减煤炭130万吨。控制煤炭消费总量、优化燃煤品质,成为济南治霾的一项重点工作。按照济南市要求,全市建成区134台燃煤锅炉淘汰(改造)任务,要确保在今年10月底之前完成。

  明湖热电厂是济南热电有限公司的下属企业,筹建于1983年,1987年1月正式投产,是济南市首家集中供热的企业。目前承担着3.5万多户居民及周边企事业单位的供暖任务。然而,作为老牌供热企业,供暖与环保的矛盾日益凸显。明湖热电厂负责人介绍,该厂5台燃煤锅炉已使用近30年。去年采暖季开始前,该厂投入3000万元对老旧锅炉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去年12月,明湖热电厂环保自查中,烟尘排放19毫克/立方米,符合标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指标也全部达到设计要求。今年,明湖热电将新建湿式静电除尘器,最终实现烟尘浓度低于5毫克/立方米的超低排放要求。

  在济南热力有限公司下辖的东新热电厂,燃煤锅炉也在逐年进行着升级改造。据该厂负责人介绍,目前该热电厂运行锅炉中,有4台锅炉使用的是“水煤浆”。锅炉的燃料不是煤炭,而是水煤浆,这种特殊燃料由70%的煤粉、29%的水和1%的添加剂构成,是一种流体燃料,通过粉化器喷入锅炉内,进行悬浮燃烧。这种燃料燃尽率几乎可达100%,不会产生煤渣,省去了除渣工序,和传统煤炭相比,从运输到生产环节,都将大大减少污染。

(责任编辑:宋雅静)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