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钱包掉在眼前,你会捡吗?路边经过的流浪汉,你认为是真的,还是职业要钱的?在国外兴起的“街头人性实验”,在成都也有了追捧者。
最近,成都街头出现一个街头DV实验团,在成都上演了一场丢钱包的实验,27次实验,21人当场归还,6人没还。1月5日,华西都市报记者独家对话成都的街头DV实验团。
试探人性
成都小伙春熙路丢钱包
在春熙路的一处咖啡厅,成都小伙韩旭找了靠窗的座位坐下,从包里拿出一个小DV,透过玻璃,镜头一直对着对街的人群。
他的队友小贤将自己钱包里的银行卡取出,留下身份证和2百元现金。他将钱包随意插在裤包里,随着走向镜头对准的方向,一个“不小心”,钱包便掉在地上,小贤装作若无其事继续往前走。
此时,春熙路的这个角落的人流量不是很多。一个男子快步走上前,将钱包捡起后径直离开。这是这次丢钱包实验里,第6个没归还钱包的人。小贤赶紧跑上前去,追回钱包。这一幕全部被韩旭的DV拍摄了下来。
“这种人性街头实验在国外很流行,我们觉得特别有意思,也想在成都试一试。”小贤告诉记者,他们的团队只有2、3个人,没有学过正规摄影,全部设备只有一台借来的DV。团队都有正式工作,全因兴趣爱好走到一起。“有时候团队的人工作很忙,我们还会邀约其他有兴趣的朋友。因为好奇,很多人都很有兴趣加入。”
视频截图
实验结果
钱包丢了27次有6次没还
一杯咖啡,一碗泡面,一台电脑,随着视频渲染进度栏移动到100%,在凌晨1点半,捡钱包的实验记录片出炉了。钱包一共丢了27次,其中21次还了,6次没还。小贤选出几个拍摄角度好的素材制作成视频。
21人归还钱包,这和实验团初步的设想一致。“大部分人都选择归还,这是情理之中。”小贤说,也有少部分人选择不还,在失主追要时才不得已归还。但有1、2个人选择抵赖。“我在钱上做了记号,他们最终只能归还钱包,均没有发生肢体冲突。”
然而,有一点出乎意料。“我们一开始认为,流浪汉捡到钱包不还的比例比较高,因为他们更需要这些钱。实验显示,流浪汉还了6次,不还2次。”小贤说,这个结果可以说明,一个人的道德就是内心那份简单的质朴,和穿着、职业、外貌无关。他希望通过这个视频,让这个道理在大家心里深化。
暗中拍摄
“真的有很多流浪汉需要帮助”
2个月前,小贤制作了第一部人性实验视频叫做“流浪汉的冬天”。那时成都刚刚入冬,气候变凉。他约了一个朋友,拿着借来的旧DV,上街找流浪汉。用他的话形容这个3分钟的视频,就是三个字“不专业”。他将视频发到自己的朋友圈中,当天的点击量就已过千。
“我不怕别人笑话我的视频做得烂,我只会用最简单的入门级软件,采音用手机,DV也是借来的。”小贤说,就是图个兴趣。他选了浆洗街、磨子桥、郭家桥3个点位,从约20米远的拐角拍摄了3个流浪汉。
“我不希望我活着的家人知道我现在过成这样。”一名流浪汉说,他每天拿着车刷给车辆擦车,经常穿梭在车流中。趁车辆等红灯时擦车,希望车主能给点小费。在他的眼里,这比要饭好。这位老人是甘肃人,今年65岁,来成都5年了。以前住在车站,现在睡在桥下。
小贤在拍摄完成后,给了这位流浪汉一件过冬衣服。“我觉得他不是骗子,因为我观察了他一个小时,他一直自顾自地擦车,自始至终没有做出伸手要钱的手势。如果车主给,他就拿着。”
为什么关注流浪汉?他认为,现在的人说起流浪汉,总想到职业要钱骗子。但其实存在很多真正需要帮助的老年人和流浪汉,他们只不过是在经历人生的低潮和落魄期,每个人都有可能会遇到困难,如果都不愿意伸手帮助,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
律师说法
虽不触犯隐私权 但也不提倡“钓鱼实验”
街头人性实验是通过视频偷拍的方式进行,当事人并不知道自己被拍摄,这是否会涉及触犯隐私权和肖像权?四川润方律师事务所律师龙冠中认为,街头DV实验团的拍摄场所都在公共场所,应该不会触犯隐私权。同时视频没有用于商业用途,且当事人的脸部比较模糊,因此应该不触犯肖像权。
超跃律师事务所的一位律师认为,这是在探寻人性弱点,“钓鱼实验”并不提倡。由于当事人并不知晓内情,事后可能会引起纠纷。建议拍摄者在事后告诉当事人真相,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再发布视频。(记者 刘秋凤 图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