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孩子作业全家总动员 家长叫苦连天

2016年01月12日 09:43   来源:广州日报   刘晓星

  亲子作业让家长“叫苦”老师“挨批”

  日前,浙江出台的“作业新规”,要求各中小学学校和老师加强作业管理,不得布置要求家长完成或需要家长代劳的作业。记者了解到,在广州,有不少幼儿园家长对“亲子作业”叫苦连天。而在中小学,有家长被要求每天给孩子的作业签名,有些家长还被要求记录孩子的解题过程,写读书笔记等。

  文/广州日报记者 刘晓星

  据《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改进与加强中小学作业管理的指导意见》,家长在作业中的参与角色“仅是督促者、支持与鼓励者”,学校和老师不得要求家长批改教师布置的作业或纠正孩子的作业错误。

  全职妈妈吃力不讨好

  近年来,无论是小学还是幼儿园,都流行起了亲子作业。然而,在许多家长看来,频率太高的亲子作业,却成了“家长劫”。林女士的女儿从上幼儿园开始就要做各种亲子作业,做灯笼、树叶画、创意相框等等。林女士是全职太太,陪孩子做这些对于她来说并不难,但这些作业都要进行评比、展览。“我创意欠奉,做得中规中矩,跟其他孩子比就相形见绌了。”林女士说,女儿为此不止一次抱怨,有一次婆婆也在旁边指责她不用心。

  还有不少家长反映,老师要求家长每天每科作业要签名。越秀区的孙女士称,她每天最少签3个名,有老师会根据签名的个数发放小奖品,来鼓励家长多参与。“我强烈反对作业要求家长签名。什么都让家长去监督、去检查作业,不利于学生独立学习。”另一位家长李女士说。还有家长被要求为孩子写学习记录。“我担心老师认为我对孩子不上心,不敢写得少,还每周不重样,真是头大。”家长黄生说。

  家长是自己难为自己

  “我并不认为老师布置手抄报等作业是加重家长负担。其实是有些孩子希望做得好,得到表扬,就让家长帮忙,这并不能怪老师。”家长陈女士说。家长刘先生表示,女儿的班主任在暑假曾布置孩子们记录暑期生活,开学后班会课进行演讲。“她自己写了篇文章,上台念了一下。但回家后女儿告诉我,班上好多同学都制作了PPT,图文并茂,甚至有些还有音乐。二年级的孩子有几个会做PPT,不是家长帮忙么?我觉得是一些家长‘太拼’,自己难为自己罢了。”刘先生说。

  对此,冼村小学校长郭海英认为,老师布置亲子作业本意是好的,展示、评比也是重在鼓励,家长不用“太拼”。“学校和老师注重的是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的过程,而非结果。”郭海英说,如果觉得增加了负担,家长可与老师沟通,老师会调整。

(责任编辑:石兰兰)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