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安徽准新郎婚宴前一天病倒 救命钱医院里被盗

2016年01月13日 13:51   来源:新民网   

  肥西一准新郎婚宴前一天突因高血压引起脑血管破裂,危在旦夕,被紧急转到省城救治,医院曾多次下达病危通知书。如今,准备结婚的钱早已用光,更不幸的是,年逾七旬的老母亲东拼西凑借来5600元钱,1月11日在医院病房悉数被盗走。伤心之下,这位老母亲几次哭晕。

  婚宴前一天,脑血管破裂

  “儿子老大不小了,今年35岁,原本定在元旦办结婚酒席的,结果前一天,他突然脑血管破裂昏迷。”昨日上午,在省城安医大二附院住院部,来自肥西县丰乐镇的聂老太愁眉苦脸地说,儿子患有高血压,但身体一直非常好,没想到就这样突然倒下了,让全家陷入困境。

  老太太说,他们家里穷,两个女儿早已嫁人,只是唯一的儿子小聂30多岁了还未结婚,成了老母亲的心病。为了给儿子娶媳妇,老母亲倾尽全家之力,四处托人说媒,婚礼宴席定在元旦当天举办。原本以为要把儿媳接回家了,不料祸从天降,准新郎在婚宴前一天突发高血压,当晚引发脑血管破裂。

  病情没好转,医疗费被盗

  “从丰乐转来合肥,病情一直没有什么好转。”守在病床前的大姐朱菊说,住院十几天了,医院多次下达病危通知书。“现在,他的右胳膊、右大腿都没有了知觉,人也处于昏迷状态,医生说治好了可能也面临瘫痪。”朱菊摸着弟弟的腿,眼泪不停地往下流。准备结婚的钱,早已支付医疗费花光了。

  为了给儿子治病,聂老太和家人东拼西凑。1月11日晚,看守儿子多日的老母亲坐车回老家,接替母亲看守的是朱菊。“我晚上回到家,一掏兜里的钱,心里一惊,发现口袋里的600元钱不见了。”聂老太说,她当即给朱菊打电话,让她查看外套内的5000元钱还在不在?电话还未放下,朱菊已经哭了起来。“妈,外套里的钱都没有了。”听到女儿的哭声,老太眼前一黑。

  七旬老母亲,哭晕在床前

  朱菊说,平时病房人来人往,没有看到什么异常,发现丢钱是在晚上,但衣服一直在板凳上放着,并无外人前来。朱菊猜测:“可能是早上查房时人多,小偷趁乱混进来的。”如今,辖区警方已经介入,并对医院监控进行调取。

  听到儿子的救命钱被盗一空,老母亲昨天一大早匆忙回来,望着病床上的儿子,老太太几次哭晕。“这些钱都是邻居凑起来的,知道我家贫困,没钱治病。”聂老太说,儿子医药费有时一天就要五六千,这钱就是准备第二天去缴费的,没想到被偷走。

  警方提醒,病人在医院治疗带有钱财,容易成为小偷的目标,在走廊或病房行窃时有发生,提醒广大患者及家属多防范。同时,也希望小偷能良心发现,及时归还聂老太的钱。

  延伸

  看病时别忘防盗

  盗贼通常采取碰撞并分散事主注意力的方法进行扒窃。市民在挂号、缴费或者取药的时候记得将包移到身前,防止盗贼在你身后轻易得手。同时要多留神那些来回乱窜、老在眼前晃悠的人。

  深夜病房也要防贼入室。病房一般不关门,深夜有人进房,病人也不会在意。生病住院的人一般带有现金、手机、手表等物品,而且很随意放在床头橱上,这就给了小偷可乘之机。市民对进入病房的陌生人要提高警惕,保管好随身携带的物品,而且千万不要将手机、现金等随意放在床头,防止小偷“顺手牵羊”。

  在心电图室、B超室等化验室做检查时,患者需要脱衣服,或者将手机、钱包等影响检查的物品放到一边,检查完才能穿戴。在这匆忙的检查中,患者的贵重物品也容易丢失,小偷往往会瞄准这个机会下手。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医生、病人陪护人员为检查中的患者当好看护员,患者也需注意将这些物品放到较为安全的地方。

  脱下外套后,应将口袋里的物品取出,并放在视野之内。进出电梯,对贴得很近或故意挤的人要多留意,不要让装有贵重财物的包离开自己的视线。

(责任编辑:杨淼)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