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打造长三角“庄园经济”样板

2016年01月14日 10:39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张海生 ■朱碧华

  1月9日上午,乌镇国际旅游区建设管理委员会和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奉献的风情大餐——“乌村”在乌镇镇举行了开业仪式,这个用“休闲度假村落”的方法打造的新型、高端旅游度假生态区当天揭开了其神秘的面纱,一展独特的乡村风貌。让众多的来宾们都感觉到乌镇旅游的另一个“世外桃源”诞生了,而且就在乌镇西栅景区的边上。

  “乌村”背倚京杭大运河,包裹于碧水绿荫之中,与自然生态林为伍;其独门独院的乡宅院落,将老村坊形态显露无遗。

  乌村,位于乌镇西栅历史街区北侧500米,系紧依京杭大运河而立的历史古村落,总面积450亩。乌村由乌镇国际旅游区管委会和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3亿元建设,于2014年4月开始启动,历时1年半。该项目以江南原有的农村风情为主题元素,保留了原有老房屋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增房屋建筑1800平方米,形成了不同的农村风情的民宿,共计7个主题风格的米仓、渔家等,拥有客房186间。整个项目围绕江南农村村落特点,围绕精品农产品(000061,股吧)种植加工区、农事活动体验区、知青文化区、船文化区等四大板块,内设酒店、民宿、餐饮、娱乐、景观等一系列适应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配套服务设施,与乌镇东西栅景区联袂互补,成为古镇古街古村落的新型旅游度假目的地景区。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乌村景区看到,这里和江南的普通农村一样,水田悠悠,茅屋错落有致,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民房建筑大多是一楼一底、前场后竹的两层楼房,灰黄的墙面,乌黑的瓦片,看上去旧旧的,却充满了生活气息。乌村也有小桥流水、有竹有树有花草……还有几位老农穿着雨靴在田间劳作。

  来到乌村村委会,这里也是乌村的游客服务中心。

  “村委会的格局还是保留过去的形式,只是在功能上作了些调整。”娄舜,是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任命的第一任“村长”,据他介绍,村委会的左边是小店和茶馆,在过去,这是饭后最热闹的地方,右边是农民画廊。农民画廊是“农民画家”的“美术馆”,一幅幅展现农村生活、富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水粉画陈列其中,大有“现代桃花源”的意境。

  娄舜告诉记者,乌村围绕江南农村村落特点,游客不仅可以感受到诗意的生活,还能充分体验“生活”,这里的水塘里养了菱角、藕、鱼、虾,田地里种上了各种农作物,到了成熟的季节,游客可以像村民一般下田采摘、临河钓鱼。

  为了让生活变得有诗意,所有房屋分成7个组团,三五户或七八户农家合起来成为一个组团,每个组团有不同的主题,譬如渔文化、酒文化、稻田文化等,同时,每个主题有一个雅致的名字,桃园、渔家、米仓、酒巷……直白又不乏韵味。

  据乌镇国际旅游区建设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乌镇古镇旅游的蓬勃发展,为积极响应建设“美丽中国”号召、加快推进建设“美丽乡村”进程,乌镇国际旅游区紧紧围绕“1个大乌镇带动16个小乌镇”的战略目标,依托乌镇旅游的品牌效应、虹桥村优越的地理位置及生态优势,启动乌村项目,率先开创全市乡村旅游新路子,有效助力乌镇乡村旅游发展,加快实现古镇旅游和乡村旅游双丰收,全面推进乌镇打造“国际风情小城”、“全球智慧名镇”。

  乌村项目定位于“体验式的精品农庄”进行开发,强调对现有土地植被、水土的保护基础上,引进国际先进的“农庄度假”理念,营造具有典型江南水乡农耕文化的传统生活文化氛围,营造一个适应现代人休闲度假的“桃花源”。建成后的乌村,充分演绎传统农业中亦农亦渔的文化,不仅有着乡村风情、热情迎宾的乌村大道,古村落中时尚的酒吧演艺区,原生态中独特的帐篷区,还有着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村委会,不同乡村风情的主题民宿。这为打造长三角“庄园经济”样板区,更为乌镇旅游增添新亮点、新名片。

  正如乌镇党委书记、乌镇国际旅游区建设管理委员会主任陶咏椿在开业仪式上所说,乌村使得乌镇在古镇、古街、古村形成了契合、配套以及优势互补,提供集生态饮食、田园乡村情趣、互动体验于一体的小批量、个性化、定制化、多元化服务,成为中国古镇古街古村的新型旅游目的地景区。相信乌村这块乌镇深处的生态区块将发挥出更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综合效应。

  乌镇,以其独特的水乡魅力吸引了每年700万的游客纷至沓来,创造了旅游界的一个奇迹。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