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2015清洁空气十大关键词发布:"红色预警"上榜

2016年01月18日 15:24   来源:北京晚报   张航

  “2015清洁空气十大关键词”发布

  “红色预警”

  “北京蓝”榜上有名

  今天上午,北京市环保联合会联合多个环保组织发布北京市“2015清洁空气十大关键词”。红色预警、北京蓝、“史上最严”环保法等去年北京环保领域的大事儿都化成名词登上了榜单。

  记者注意到,上午发布的这十大关键词涵盖了燃煤治理、机动车排放管控、工业治污、环境执法、重污染应急预警、联防联控、全民参与等多个环保领域。综合起来,几乎囊括了去年北京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的所有重点措施。

  从“APEC蓝”到“阅兵蓝”。去年“晒蓝天”成为不少市民的生活常态。去年北京全年共有186天空气质量达标,比2014年多了14天,四项主要污染物继续下降。

  在燃煤治理方面,北京去年继续实行“去煤化”,减少燃煤使用量,大力推广清洁能源,核心区基本实现无煤化;在机动车排放治污方面,本市去年配合“国五”排放标准,推出了针对柴油车的“特京五”标准,采用国际公认的更先进手段降低颗粒物排放;在工业治污方面,本市淘汰高排放产业,大力减少VOC(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全市减排1.5万吨。

  环境执法方面,“史上最严”环保法在北京得到落实,全市去年共查处固定污染源环境违法行为3495起,其中大气环境类违法行为1937起。针对新环保法中的按日计罚、查封扣押、行政拘留、限产停产等措施,本市共查处298起违法行为,其中移送公安机关3起,按日连续处罚4起,使得违法成本远远高于守法成本,有力震慑了环境违法行为。此外北京去年还加大了区域协同共治,尤其是在机动车污染防治方面,与周边省市建立了区域协作机制,异地车在京违法排放不再处罚难。

  去年底北京遭遇严重的雾霾重污染过程,本市依据“重污染应急预案”两次启动了红色预警。两次预警既是抑制污染加剧、保护公众健康的应急举措,也是反复敲响的警钟,告诉市民大气污染防治的长期、艰巨和复杂,提醒公众要监督“排污透明”,要“全民参与”环保。J067

  十大关键词

  ●“史上最严”环保法

  ●红色预警

  ●北京蓝

  ●去煤化

  ●“特京五”柴油车标准

  ●排污透明

  ●区域协同共治

  ●“对标”全球

  ●严控VOC

  ●全民参与

(责任编辑:王子威)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