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还是公交优先?代表共探上海"治堵"良方

2016年01月25日 17:31   来源:东方网   于量

  东方网记者于量1月25日报道:交通拥堵,堪称困扰大型城市的“流行病”。面对不断攀升的私家车保有量和日趋饱和的道路交通资源,上海如何“治堵”无疑是民生领域最受市民关注的话题之一。在今年的上海人代会上,针对拥堵顽症,代表纷纷亮出自己的“解药”。

  李飞康:虽然你们都骂我,但我还是觉得这钱该收

  虽然自称“在网上被骂得昏天黑地”,但在今年的人代会上,李飞康代表仍然保持着对上海交通问题的高度关注。对于网上针对自己的种种非议,李飞康都看在眼里,但他同时表示自己“是坦然的”,因为自己所提出的建议所针对的是上海实际。

  李飞康表示,上海机动车保有量已达350万,其中长期在上海市内通行悬挂外地牌照的车辆达150万。现行的沪牌拍卖政策,将每年沪牌车的增量限制在10万左右,但外牌车却在以每年20万的速度向上增长:“这样下去,我想再过5年,上海所有的马路就有可能全部变成停车场。”

  对此,在昨天黄浦区代表团的审议现场,李飞康旧话重提,再度建议外牌车辆进入市区采取收费措施,同时更建议在上海中心城区开征道路拥堵费。

  陈必壮:收拥堵费还不到时候,不要就交通论交通

  收拥堵费、缴费入城,这样的政策可行吗?对此,陈必壮代表持保留意见。他表示,拥堵费其实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相关职能部门也早已将其纳入政策储备,之所以迟迟未出台,乃是出于审慎考虑。

  陈必壮说,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关键在于控制机动车的使用量,但绝非只有收费这一条路可以走:“比如说,中心城区就正在通过停车来对机动车的使用量进行限制和调控。类似拥堵费这样的政策,出台前要对城市的拥堵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就目前的情况看,现在还不到时候。”

  陈必壮同时指出,“治堵”需要综合施策,不应“就交通论交通”,交通拥堵的背后,反映出的是城市功能布局、城市空间规划乃至市民出行理念等一系列问题。以城市公交体系为例,要让市民主动地选择公共交通方式出行,首先就要补上公交服务质量的“短板”。

  陈小鸿:中运量交通是好法子,公交优先需要魄力

  提到公交,就不能不提延安路中运量交通系统。作为“十三五”开局年的任务之一,延安路中运量交通的建设被写入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于这条规划中全长18公里、贯穿整条延安路的无轨电车线路,陈小鸿代表认为这不仅是解决延安路拥堵问题的良策,更有望成为上海公交体系建设的范本。

  陈小鸿表示,延安路中运量交通采用无轨电车的方式,在通行效率、舒适性等方面相比传统公交方式优势明显。如若未来沿线配套的步行交通设施能够进一步完善,无疑能为市民带来更优质的公交服务,从而吸引更多市民在延安路这一交通走廊上选择公交方式出行,缓解道路通行压力。

  陈小鸿直言,上海依靠通过道路空间的增量来解决交通问题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如何用好既有的交通资源存量,坚持“公交优先”是不二之选,同时还应有一定的决心和魄力:“延安路就这么几条车道,不可能再增加了。现在拿出中间的车道做公交专用道,小汽车的通行空间必然要让步。我的观点是,未来内环线以内,公共交通的空间应该只增不减;相应的,小汽车通行空间应该只减不增。”

(责任编辑:庄彧)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