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上海市将推进二次供水设备改造

2016年01月27日 09:32   来源:文汇报   

  26日,申城最高温度升至7℃,但很多市民却没从前几天的寒潮中缓过神来,因为“想不到回暖了,水管却中招了”:部分水管因热胀冷缩导致破裂或接头松动发生渗漏,也有前两天被冻冰撑坏没显现的水管在回暖后开始漏水。于是这边厢,有居民家中因为冻管维修已停水两三天;那边厢,维修人员马不停蹄“赶场子”仍来不及修,很多坏管子哗哗往外流水。要避免类似情形再现,供水要补的不仅是“冻管”,还须系统性地修补行业“短板”。

  此轮寒潮中,很多小区二次供水设备的管道被冻坏,以至于整栋楼或整个小区断水,影响范围较大,二次供水设备成了水务行业不可回避的“短板”。而目前,上海市各小区二次供水设备的产权归属各不相同,有的属建交委,有的属房管局,还有的属于水务局,改造资金来源不一,推进力度也有快有慢。

  上海市水务局局长白廷辉26日表示,水务部门将与住建委等部门合作,按照国家对“管水到表”的规定,重点推进二次供水设备改造工程,完善居民用水的“最后一公里”。

  由于二次供水设备的产权不同,小区水管的责任主体和维修管理权限各不相同。水管坏了,居民情急之下“乱投医”,供水热线、市民热线和物业热线挨个打一遍,而在后台,各系统还需层层转单,浪费了人力和时间。

  26日,记者接到市民电话称阳台上的管子裂了,小区物业人员报价5000元,否则就不修,结果户主在维修店请来水管工,花费200元就把管子补好了,“维修质量不可能相差25倍吧”。记者还在国定路一小区看到,三楼一户人家的水表爆裂,二楼和一楼成了水帘洞,小区物业人员没带任何工具就来了,十多分钟后才找到该栋楼的水管总阀门。“一旦遭遇紧急情况,维修人员的专业素质高下立现。”业内人士感叹,供水设施的维修管理需要规范化、标准化的技术人才,这样才能让居民安心、放心。

  据了解,这两天,上海市水务抢修队伍已扩充到60余支,热线接听人员也全员上岗,很多抢修人员利用夜间交通流量少和居民不用水时连夜维修坏管。水务部门提醒,请市民随时关注家中水管状况,出门前务必仔细检查并关闭水龙头;万一水管冻裂漏水,应先将水闸关闭,随后联系供水热线或小区物业。(记者 李静)

(责任编辑:杨淼)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