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十三五"着力打造"荆楚"特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016年02月05日 20:37   来源:荆楚网   

湖北沔阳地区特有的《采莲船表演》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最核心的部分。湖北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的科教人才资源,近年来,湖北正在努力实现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

  经过近一年的酝酿,2016年1月,湖北出台并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为“十三五”期间建设“荆楚”特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了指南。《实施意见》提出建设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状况、群众需求相匹配,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省公共文化服务整体水平优于、高于中部各省,走在全国前列。

  实施“荆楚文化探源”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湖北是荆楚文化的发祥地,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何推进荆楚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根据该《实施意见》,“十三五”期间,将推动实施“荆楚文化探源工程”。实施传统村落与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工程。推进国家级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逐步建立省级以上各类非遗项目传承基地,推进非遗展示馆(中心)、重点项目传习所建设;依托非遗项目,打造一批具有荆楚特色的节日文化活动品牌;加强国家级、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建设;加大非遗项目衍生品和文物复仿制品开发力度,打造具有荆楚特色的文化遗产品牌。

  同时,推出一批具有荆楚特色的广播电视栏目,拍摄一批宣传荆楚文化的记录片、电视动画片。推进《荆楚文库》编纂出版与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加强古籍保护。让优秀的荆楚传统文化活起来,更好地惠及当代、服务群众。

  

湖北省图书馆新馆

  2020年实现市有“三馆一场”县有“两馆一场”

  场馆建设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实施意见》突出标准建设,要求市(州)有“三馆一场”、县有“两馆一场”、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中心)实现“三室一厅一场”,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达到“五个一”,加快实现我省公共文化设施整体水平中部领头、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市级设立“三馆一场”,即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国有博物馆和剧场。具备条件的可以设立美术馆、非遗展示馆;

  县级设立“两馆一场”,即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剧场;

  乡镇综合文化站(中心)设立“三室一厅一场”,即图书阅览室、教育培训室、管理和辅助用室、多功能活动厅,配套建设文体广场;

  村建设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达到“五个一”标准:1间多功能文体活动室、1间阅览室、1个文体广场、1套群众体育活动器材、1套简易灯光音响设备。

  

2015年6月5日,鄂州儿童排队领取阅读大礼包

  2020年实现全省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3/4本

  近年来,湖北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迅速,湖北省文化厅公共文化处处长李波表示,目前,全省公共图书馆的人均藏书近0.5本,应有一定增长空间。

  根据《实施意见》,“十三五”期间,要求全省公共图书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中心)和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含农家书屋)等配备图书、报刊和电子书刊,并免费提供借阅服务。

  同时,建立省、市、县三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实现省、市、县、乡镇、村公共图书流动共享和一体化服务,公共图书馆年开展流动图书服务不少于12次。全省公共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人均藏书量不少于0.75册,县级公共图书馆人均年新增藏书量不少于0.031册。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含农家书屋)提供借阅的图书不少于1200种、1500册,报刊不少于10种,年新增图书不少于60种。

  

汉川农家书屋村民们读书忙

  2020年实现全省半数以上的村、社区有电子阅览室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湖北也在不断推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根据《实施意见》,到2020年,湖北将实现半数以上的村、社区都建有电子阅览室,运用数字化手段升级传统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公共文化流动服务“上山下乡”、数字服务“进村入户”,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根据《实施意见》细则,将在省一级建立“湖北省公共文化数字服务平台”,实现公共信息服务、资源互通、网上办事、供需对接、文化竞购等功能;县级以上公共文化机构依托升级公共文化数字服务平台,建立群众需求反馈机制,为群众提供菜单式服务;公共图书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中心)和50%以上的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有公共电子阅览室,免费提供上网服务。

  李波表示,2015年,湖北宜昌等地早已着手建设“公共文化数字服务平台”。

(责任编辑:庄彧)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