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济南环保执法人员被打伤案开庭 被告人遭证据"打脸"

2016年02月18日 13:44   来源:大众网   在事发时拍

  图为被打伤的环保执法人员(资料图)

  大众网记者从山东省环境保护厅了解到,日前,济南市市中区法院开庭审理了去年9月9日济南环境执法人员被打伤的“9·9”妨害公务案。公诉机关认为,被告人刘某犯妨害公务罪,应判处有期徒刑二年至三年。庭审现场,刘某称环境执法人员未出示执法证件,随后被视频证据“打脸”。本案将择期宣判。

  2015年9月9日下午,济南市大气污染防治督查组和媒体记者等7人,在市中区陡沟办事处大庙屯附近渣土场检查扬尘污染问题时,被10余名不明身份人员围攻殴打,摄像机、手机等设备遭抢夺,4名环境执法人员及1名记者被打伤,一部车辆受损。9月10日,济南市公安部门将10名涉案嫌疑人全部抓捕归案,除1人情节较轻外,9人被刑事拘留。

  大众网记者了解到,据本案起诉书,事发时,济南市环境执法人员遭到被告人刘某威胁阻拦。被告人刘某通过对讲机、手机叫来王某、刘某某(均另案处理)等人对执法人员进行殴打,并打砸执法车辆,致人员受伤、车辆受损。

  在庭审现场,控辩双方围绕酒后行凶是否属“激情犯罪”、冲突前是否出示执法证件、“寻衅滋事”还是“妨害公务”等三个焦点问题展开了辩论。

  辩论焦点一:酒后行凶是否属“激情犯罪”

  被告人刘某称,事发当天中午“喝了一斤左右的白酒。”刘某喝完酒留在公司,后来通过对讲机收到工地上的人喊他,“不清楚是谁喊的,说有人不让走车了(渣土车),就去了大庙屯的渣土场,然后就打仗了。”

  到了渣土场,刘某看见有七八个人。对于现场公诉人的提问,刘某说“当时不知道环保局是来干什么的,一开始他们没说是环保局的,一打仗才说的。”

  辩护人强调,被告人在事发当天喝了酒,其后发生的暴力行为属于临时起意的“激情犯罪”。对此,公诉人表示,没有明文规定说喝酒了就可以逃脱责任。

  辩论焦点二:冲突前是否出示执法证件

  在庭审中,公诉人以及审判长多次询问刘某:环境执法人员是否在双方发生肢体冲突前就向其出示了执法证件?对此,刘某称“没有”。

  然而,在其后公诉人出示证据当中,有一段现场记者在事发时拍摄的视频,视频中清楚地显示,在刘某向环保局执法人员走过去时,环境执法人员陈伟就向其出示了执法证件。这个证据展示完毕后,审判长询问刘某,他所说的与证据事实不符,该如何解释?

  刘某的辩护人称,刘某在事发当天喝了酒,加上文化程度不高,刘某所说的“没有”应该是“不清楚”的意思。对于这一解释,审判长表示“没有”和“不清楚”的区别还是很清楚的,一般人都能够分清。

  辩论焦点三:“寻衅滋事”还是“妨害公务”?

  起诉书称:“被告人刘某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其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第一款,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以妨害公务罪追究其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二条的规定,提起公诉,请依法判处。”

  对此,辩护人认为,刘某的行为属于寻衅滋事行为,不是故意妨害公务罪。而据公诉人介绍,寻衅滋事罪主要是那种“无事生非”的行为,刘某这一行为不太符合。

  “其他嫌疑人当时是否知道被打的是环境执法人员,目前证据还不充分,所以暂时无法判定为妨害公务罪。”公诉人介绍,其他嫌疑人已接受了行政处罚。

  公诉人表示,近年来济南市雾霾频发,公众的生活都受到了大气污染的影响。为了治理雾霾,环保工作人员付出了很多,压力也与日俱增。而在这种情况下,还出现暴力抗法、殴打环境执法人员的行为,建议严惩。

  本案将择期宣判。

  相关链接:

  2015年9月9日下午14:30左右,山东省济南市大气污染防治督查组和媒体记者等7人,在市中区陡沟办事处大庙屯附近渣土场检查扬尘污染问题时,被10余名不明身份人员围攻殴打,摄像、手机等设备遭抢夺,4名环境执法人员及1名记者被打伤,一部车辆受损。

  其中,大气污染防治督查组成员陈伟受伤最重,经医院诊断,确诊为鼻骨末端骨折,头皮有裂伤,随即住院接受治疗。

  据了解,城乡接合部的扬尘污染问题是济南市治理大气污染的一大难题。位于陡沟办事处大庙屯附近的一处无名渣土场,因运输车辆造成道路扬尘污染严重,被济南市大气污染防治督查组列入重点检查名单。

  被打伤的陈伟事后回忆,在检查现场,执法人员看到渣土场周边道路铺着一层厚重的黄土,车辆一过,尘土漫天。执法人员遂进行现场摄像取证,几辆渣土车见状停了下来,车上的渣土并未进行覆盖。

  大约四五十分钟后,执法人员结束取证准备返回时,遭遇10余名不明身份人员殴打,执法人员亮出执法证后,对方依然不管不顾,导致多名执法人员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2015年9月9日20时,事发时先期到场阻拦记者拍摄和执法人员执法的1名重要嫌疑人和1名当事人的身份被确认。9月9日23时,当事人李某到案说明情况。

  2015年9月10日,济南市公安部门将10名涉案嫌疑人全部抓捕归案,除1人情节较轻外,9人被刑事拘留。 (记者 马俊骥)

(责任编辑:石兰兰)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