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济南涉嫌酒驾司机耍横 打骂交警撕烂交警防护服

2016年02月22日 13:46   来源:大众网   张泰来

  约束椅一侧扶手被李某掰断。齐鲁壹点 记者 张泰来 摄

  两车发生剐蹭,中年男子情绪激动,下车踹对方车辆,交警到场后男子仍又打又闹。民警将其带回交警中队调查处理,男子踹了一名交警的肚子,咬了一名交警的手,还把讯问室里约束椅的一侧扶手都掰断了。之所以上演如此闹剧,只是因为男子喝多了酒。

  两车剐蹭,男子涉嫌酒驾

  2月2日,泰安的李先生驾驶长安轿车,拉着未婚妻筹备婚礼的种种事项。当晚8点左右,当长安轿车行驶到济南兴济河高架桥上时,意外的剐蹭事故发生了。一辆丰田轿车剐了李先生的轿车,李先生打开车窗喊对方停车,可对方并没有立即停车,而是继续向前行驶了30米左右下了桥,才把车停在了路边,一名女士从车上走了下来。

  “我车上有个喝酒的,事故我想跟你私了。”该女士上前对李先生说。虽说遇到了事故心里不舒服,但对方态度还不错,李先生就耐心跟对方谈起了赔偿问题。

  原以为事情就这样结束了,不想前方却传来了持续不断的刺耳喇叭声,声音就是从丰田轿车上传过来的。李先生和前来协商的女车主一起走到了丰田车前,看到一个50岁左右的男子坐在驾驶座上,情绪很激动,正不停地按着喇叭,并不时拍打车窗要求下车。

  女车主打开车门,李先生闻到了一股浓烈的酒味。中年男子下车大喊大叫,指责李先生,还跑到李先生的车前,对着车身“咣咣”连踹两脚。

  李先生见男子如此,又是从丰田车驾驶座上下来的,怀疑男子涉嫌酒驾,随即拨打电话报了警。

  借着酒劲耍横,打交警咬交警

  接警后,济南槐荫交警大队段东中队的民警迅速赶到了现场。因为涉嫌酒驾,民警要对男子进行酒精检测,但男子不予配合不说,还对交警又打又骂,把一名民警身上穿的防护服都撕烂了。

  “这人喝完酒后有股蛮劲,这么结实的防护服竟然都被他撕烂了。”段东中队民警任翔说。民警将男子带上警车,带回了交警中队,进一步调查处理。

  在交警中队,男子依旧情绪激动,民警强制他坐在约束椅上,通知医务人员抽血检测酒精含量。可是,坐在约束椅上的男子并不消停,用力掰扯椅子上的遮挡板,把一侧的扶手都给掰断了。

  从约束椅上出来后,男子还对着讯问室的装修墙猛踹,墙体的木板都被踹断了一块。民警赶紧上前拦阻,结果一名交警被咬了手,另一名交警肚子上挨了两脚。

  最后,在多名民警强制下,医务人员抽取了男子的血液样本,但无法对其做询问笔录。

  民警向丰田轿车上的女车主询问情况,女子称自己也姓李,槐荫区人,大闹警队的男子是她的父亲,的确喝了酒,但事发时并没有开车,她才是驾驶员。

  酒醒后道歉又积极赔偿

  据李女士向警方讲述,当天晚上,她得知父亲喝了酒,就驾车出来接他回家。没想到,途中发生了剐蹭事故。她知道父亲喝酒后控制不住情绪爱惹事,所以在发生事故后没有立即停车,而是往前开了二三十米停到路边,才下来找李先生协商赔偿问题。担心父亲惹事,下车前她还特意锁了车,没想到的是她父亲还是从副驾驶挪到了驾驶座,不停地摁喇叭要求下车,最终发生了这场闹剧。

  槐荫交警调取丰田轿车行驶路线的沿途监控,走访目击者,证实了李女士的说法,其父亲李某在事发时确实没有开车,因此虽然他血液检测结果达到醉酒标准,却并不存在酒驾违法行为。但是,李某依然不能逃脱法律的制裁,他的行为已经涉嫌妨碍执行公务,要依法处以15日以下行政拘留的处罚。

  酒醒后,李某来到交警中队,不停地向交警道歉,并一再表示要赔偿被打民警。对李先生,李某也积极赔偿,本来千元左右的车损,李某一次就拿出了6000元赔偿金。

  (齐鲁壹点 记者 张泰来)

  

(责任编辑:宋雅静)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