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在推改革上开新局、迈新步。按照“十个更加注重”的要求,围绕投资有回报、产品有市场、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环境有改善,扎实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去产能,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完善企业退出机制,实施“双退出”行动计划。更加注重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办法化解产能过剩,对那些已停产半停产、连年亏损、资不抵债、靠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存在的企业,进行兼并重组或依法破产。二是去库存,进一步优化城市开发模式,完善土地供给方式,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结合解决拆迁安置房、呼叫中心配套用房等,统筹推进房地产去库存化。大力发展养老地产、医疗地产、旅游地产等新兴业态,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三是降成本,以大数据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加快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和各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开展降低实体经济成本行动,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和民营经济服务年行动,用好市中小企业云服务平台,建立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金,设立民营企业转贷应急周转资金,帮助企业降低制度性交易、税费、人工、物流、财务等成本。四是强企业,认真落实全省“百企引进”“千企改造”“双培育”工程,年内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或跨国公司5家,实施千万元以上重大技术改造项目30个,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商业企业各100户,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00户以上。新注册商标超过4000件,新增著名商标、知名商标均达30件,力争培育中国驰名商标2至3件。同时,统筹推进国有企业、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改革。
(三)在稳增长上开新局、迈新步。投资仍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要更好地发挥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和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激发新活力,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一是保持有效投资力度。编制完善“十三五”投资项目库,项目投资规模达2万亿元以上,争取一批项目列入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积极推广PPP模式,加大股权融资、债券融资力度,扩大直接融资比重,不断提高融资能力,优化投资结构。全市245个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50亿元,产业投资占比超过36%,民间投资占比超过50%。二是持续壮大消费需求。实施促进消费三年行动计划,积极促进旅游消费、壮大养老健康消费、稳住住房和汽车等大宗消费、扩大信息消费、增加中高端消费。推进便利消费进社区、便利服务进家庭“双进”工程,大力打造15分钟社区便民服务圈。优化提升大南门、大西门、喷水池等传统商圈,加快培育西南商贸服务业集聚区、中天未来方舟、花果园等新型商圈,建成新市西滨河商业街区、汇金购物中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77亿元。三是努力扩大对外贸易。充分发挥贵阳综保区的功能作用,培育壮大跨境电商、展示交易、保税物流、出口加工、服务外包等业态,积极开拓东盟、南亚和南美等新兴市场,力争全市进出口总额突破120亿美元。
(四)在调结构上开新局、迈新步。把打造“三个姊妹篇”作为我市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战场,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一是打造大数据和大健康“姊妹篇”。1.全力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围绕打造大数据全产业链,实施全域公共免费WiFi城市二期工程,建成政府数据开放和共享交换平台,加快大数据加工清洗产业基地、大数据安全产业基地、大数据软件园和交通大数据孵化器建设,推进惠普、世欣蓝汛等数据中心建设,抓好窦官、红华呼叫产业园、科大讯飞等呼叫和服务外包项目,力促富士康液晶面板项目开工,支持朗玛、货车帮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确保京东电商产业园全面投用,全市呼叫中心坐席规模达到15万席,服务外包合同签约金额突破8亿美元,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600亿元,大数据及其关联产业规模总量达到1300亿元、增长35%。2.全力实施千亿级大健康产业集群发展计划,围绕“医、养、健、管”,以筹办省第二届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大会为契机,培育产业集群、打造重点平台,全年新开工大健康产业项目48个,累计完工64个。支持乌当建设大健康医药产业引领示范区,加快益佰工业园等园区建设,确保同济堂骨科中成药生产基地、汉方集团中成药现代化生产基地、智汇云锦大健康医药产业示范基地等建成投产,力争泰邦生物、拜特制药发展成为十亿级企业。加快推进大数据在大健康领域的运用,支持贵阳互联网医院发展和益佰制药、同济堂药业等企业开展大数据研发应用。二是打造山地旅游和都市现代农业“姊妹篇”。1.山地旅游方面,围绕建设世界旅游名城,打好生态牌,打造精品化核心吸引物,力争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新增2至3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加快花溪文化旅游创新区建设,确保天河潭景区在十一黄金周全新亮相。策划推出一批世界级观光线路,引进国际知名度假品牌酒店3家以上,新评定避暑度假精品酒店5家。完成IBM——太极贵阳智慧旅游大数据联合创新中心平台搭建。全市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8%和20%。2.都市现代农业方面,推进对台农业全面合作,建成一批合作示范园,新增省级农业园区4个,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30个。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实现行政村电商便民服务店全覆盖,打通“黔货出山”和“网货下乡”的双向通道。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一批农旅综合体、美丽乡村旅游度假区、观光农业园区和休闲农业示范点,办好农业嘉年华活动。支持修文猕猴桃产业、开阳茶产业加快发展。三是打造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姊妹篇”。1.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强力推进吉利新能源汽车项目,开工华旭汽车电子产品生产线、贵州雅光汽车电子元器件生产线等项目。在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磷煤化工、铝及铝加工等产业中,推广应用一批新技术、新装备、新流程,启动建设中铝贵州分公司煤电铝一体化项目,确保开磷集团多功能磷复肥及精细磷化工装置技术改造项目投产。对老干妈、黔五福等重点企业加大扶持力度,着力培育百亿级、十亿级现代食品加工企业。全市重点特色工业产业实现增加值620亿元左右。加快推进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支持有条件的制造业企业面向市场提供服务,促进技术装备、技术服务价值提升。着力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促进军民协同创新。2.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大数据金融产业园为载体,推动新兴金融业态健康发展,深入开展全国移动金融试点工作,大力发展大数据金融、众筹金融,贵阳大数据金融交易所、众筹金融交易所年交易额分别突破5亿元和10亿元。加快完善贵州金融城配套设施,入驻金融机构达25家。贵阳银行实现全省县级分支机构全覆盖。坚持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两手抓,建成全市物流大数据中心,办好2016阿里巴巴“年货节”,组织好购物节、车展、房展以及文化旅游等促销活动。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确保西南商贸服务业集聚区、贵阳火车北站商务区、贵阳大数据服务产业基地等亮出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