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贵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月19日 刘文新)

2016年02月22日 15:31   来源:贵阳日报   

  围绕“一个目标、三个建成”,我们将突出“六个更加注重”,努力实现“六个新跨越”。

  (一)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努力实现动能转换新跨越。坚持把创新摆在贵阳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构建创新生态链,全面推进理念文化、体制模式、路径空间、技术产业、城镇乡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等创新,让创新无处不在、蔚然成风、开花结果。

  通过五年努力,力争实现大数据的理论突破、立法突破、标准突破、治理突破、产业突破、安全突破,大数据技术和应用探索深入推进、政策法规先行先试、产业发展领先领跑,大数据成为经济发展加快转型、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快速提升的强大动力,建成大数据综合创新试验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更加浓厚,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支撑平台更加完善,知识、人才、资金、信息等要素高度集聚,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新增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至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全社会研发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高新技术制造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5%以上,人才总量达到82万人。云岩区、南明区成为创新型中心城市的核心区,观山湖区成为创新型中心城市的主要功能发展区,花溪区、乌当区、白云区成为创新型中心城市的腹地,清镇市、修文县、息烽县、开阳县成为创新型中心城市的配套功能服务区和重要生态支撑。

  (二)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努力实现产业转型新跨越。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大数据为引领,以“互联网+”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为路径,以打造大数据和大健康、山地旅游和都市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三个姊妹篇”为载体,推动产业融合、渗透发展,培育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构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具有市场竞争力、可持续的现代产业体系。通过五年努力,大数据全产业链不断完善,大数据及其关联产业规模总量达到5000亿元;大健康产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以山地为特色的世界旅游名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形成南北呼应的2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精品集群,力争创建1个国家公园、1至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现代农业增加值占一产增加值比重提高到45%,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1000亿元;现代制造业形成千亿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成为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基地;现代金融、现代物流、商务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建成国内重要的呼叫中心与服务外包产业基地、区域性电子商务中心城市,力争建成西部科技金融创新城市、互联网金融创新城市和全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三)更加注重先行先试,努力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跨越。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强化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严格环境执法监管,守住“山上、天上、水里、地里”生态底线,确保建成空间开发格局更加优化、生态质量更加优良、城市环境更加宜居、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更加普及、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完善的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贵阳路径”。到2020年,新增各类公园660个,全市公园达1000个以上,实现中心城区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环境空气质量稳步提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南明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完成,国家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新建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和低碳工业园区,培育一批生态文明示范单位,全市产业低碳化、交通清洁化、建筑绿色化、主要污染物减量化、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化水平大幅提升。

  (四)更加注重开放带动,努力实现对外合作新跨越。实施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充分发挥四大平台在全省“1+7”开放创新格局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扩大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数博会两张“名片”影响力,全面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深化与发达地区的区域合作,提高对外开放国际化水平,“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立体开放格局更加完善,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优势更加凸显,“十三五”末全市进出口总额突破20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超过23亿美元。坚持以开放倒逼改革、以问题倒逼改革,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突破口,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国有企业、商事制度、资源配置体制机制和财税金融体制、投融资体制改革,科学配置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显著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确保每年新增企业市场主体1000户以上,到2020年,非公有制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60%。

  (五)更加注重统筹协调,努力实现城乡发展新跨越。按照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要求,更加科学地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形成符合贵阳实际,体现资源禀赋、文化特色的城市发展空间结构、规模结构、产业结构,努力建设山地特色现代化城市。通过五年努力,“双核多组团”城市发展格局进一步优化,“疏老城、建新城”取得重大进展,力争基本完成现有城镇棚户区改造,城镇空间布局和功能等级进一步提升,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基本建成,工程性缺水问题基本解决,成为全国信息交换枢纽和信息存储中心,城市管理实现精细化、长效化、标准化,良好的市容环境卫生秩序成为常态,促进人口和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形成,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6%。城乡协调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小镇经济加快成为新的经济形态,城乡之间、区县之间居民收入水平、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差距进一步缩小。大规模开展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为主题的新农村建设行动,实施“六个小康”行动计划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成300个“美丽乡村”提高型示范点和20条以上示范带,推动城市、乡村、田园、社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六)更加注重普惠共享,努力实现小康建设新跨越。坚持发展成果共享,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夯实基层基础,努力增加优质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让市民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建成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通过五年努力,圆满完成大扶贫战略行动,确保每一个低收入家庭危房都能得到修缮,每一个低收入家庭都能吃得饱、穿得暖,每一个低收入家庭劳动力都有活干、有收入,每一个低收入家庭孩子都有学上、上得起学,每一个低收入家庭病人都能得到医疗救助,每一个农村低收入家庭的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得到足够关爱。破解“民生十困”深入推进,教育发展、医疗事业、物价调控、社会保障、市容环境秩序、市民安全感等得到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共治能力、善治能力、基层自治能力、法治能力、综治能力、德治能力等得到增强。文化特色进一步彰显,让我们这座城市更有文化厚度、更有人文温度!

  三、2016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奋力打造创新型中心城市的起步之年,做好全年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左右,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左右和11%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节能减排指标控制在省下达目标范围内,空气质量稳定在全国省会城市前列。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的部署,在十个方面精准发力,确保“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开新局、迈新步。

  (一)在转方式上开新局、迈新步。紧紧围绕打造创新型中心城市,加大创新力度、提高创新速度、拓展创新维度,加快形成以创新引领发展、驱动发展的良好格局。一是建强创新平台,大力推进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和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试验区建设,申报筹建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大数据工作组合作开展3项贵阳标准研制、2项国家标准研制与试点示范。抓好“一站一台”“一部一院”和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联盟等科技平台全方位推广应用,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进政产学研用合作升级,与北京科技成果及专利技术合作达30项以上,实施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项目10个,新增国家级研发机构2个、省级研发机构5个,全社会研发投入达35亿元。二是激发创新活力,实施众创空间建设培育工程和“筑巢引凤”计划、黔归人才计划、大数据人才培养引进工程,支持“新三线”咖啡、联合智造、启林创客小镇等一批示范性和创新型孵化器做大做强,加快建设“中国西部众创园”,引进各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600名以上,聚集国内外创客团队100个以上,带动虚拟空间聚集创客5万人。三是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抓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政策的推广落地,用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政策,以政府“小投入”撬动全社会“大投入”。继续实施“创客十条”,完善“3个20万”配套政策,着力构建容错试错机制,支持“双创”“四众”,使贵阳成为创客“筑梦”、贵漂“圆梦”的乐园。

(责任编辑:石兰兰)

共(5)页 首 页 上一页  [3]  [4]  [5]  [6]  下一页  末 页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贵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月19日 刘文新)

2016-02-22 15:31 来源:贵阳日报

  围绕“一个目标、三个建成”,我们将突出“六个更加注重”,努力实现“六个新跨越”。

  (一)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努力实现动能转换新跨越。坚持把创新摆在贵阳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构建创新生态链,全面推进理念文化、体制模式、路径空间、技术产业、城镇乡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等创新,让创新无处不在、蔚然成风、开花结果。

  通过五年努力,力争实现大数据的理论突破、立法突破、标准突破、治理突破、产业突破、安全突破,大数据技术和应用探索深入推进、政策法规先行先试、产业发展领先领跑,大数据成为经济发展加快转型、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快速提升的强大动力,建成大数据综合创新试验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更加浓厚,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支撑平台更加完善,知识、人才、资金、信息等要素高度集聚,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新增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至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全社会研发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高新技术制造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5%以上,人才总量达到82万人。云岩区、南明区成为创新型中心城市的核心区,观山湖区成为创新型中心城市的主要功能发展区,花溪区、乌当区、白云区成为创新型中心城市的腹地,清镇市、修文县、息烽县、开阳县成为创新型中心城市的配套功能服务区和重要生态支撑。

  (二)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努力实现产业转型新跨越。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大数据为引领,以“互联网+”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为路径,以打造大数据和大健康、山地旅游和都市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三个姊妹篇”为载体,推动产业融合、渗透发展,培育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构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具有市场竞争力、可持续的现代产业体系。通过五年努力,大数据全产业链不断完善,大数据及其关联产业规模总量达到5000亿元;大健康产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以山地为特色的世界旅游名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形成南北呼应的2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精品集群,力争创建1个国家公园、1至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现代农业增加值占一产增加值比重提高到45%,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1000亿元;现代制造业形成千亿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成为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基地;现代金融、现代物流、商务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建成国内重要的呼叫中心与服务外包产业基地、区域性电子商务中心城市,力争建成西部科技金融创新城市、互联网金融创新城市和全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三)更加注重先行先试,努力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跨越。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强化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严格环境执法监管,守住“山上、天上、水里、地里”生态底线,确保建成空间开发格局更加优化、生态质量更加优良、城市环境更加宜居、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更加普及、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完善的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贵阳路径”。到2020年,新增各类公园660个,全市公园达1000个以上,实现中心城区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环境空气质量稳步提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南明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完成,国家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新建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和低碳工业园区,培育一批生态文明示范单位,全市产业低碳化、交通清洁化、建筑绿色化、主要污染物减量化、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化水平大幅提升。

  (四)更加注重开放带动,努力实现对外合作新跨越。实施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充分发挥四大平台在全省“1+7”开放创新格局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扩大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数博会两张“名片”影响力,全面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深化与发达地区的区域合作,提高对外开放国际化水平,“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立体开放格局更加完善,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优势更加凸显,“十三五”末全市进出口总额突破20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超过23亿美元。坚持以开放倒逼改革、以问题倒逼改革,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突破口,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国有企业、商事制度、资源配置体制机制和财税金融体制、投融资体制改革,科学配置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显著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确保每年新增企业市场主体1000户以上,到2020年,非公有制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60%。

  (五)更加注重统筹协调,努力实现城乡发展新跨越。按照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要求,更加科学地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形成符合贵阳实际,体现资源禀赋、文化特色的城市发展空间结构、规模结构、产业结构,努力建设山地特色现代化城市。通过五年努力,“双核多组团”城市发展格局进一步优化,“疏老城、建新城”取得重大进展,力争基本完成现有城镇棚户区改造,城镇空间布局和功能等级进一步提升,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基本建成,工程性缺水问题基本解决,成为全国信息交换枢纽和信息存储中心,城市管理实现精细化、长效化、标准化,良好的市容环境卫生秩序成为常态,促进人口和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形成,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6%。城乡协调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小镇经济加快成为新的经济形态,城乡之间、区县之间居民收入水平、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差距进一步缩小。大规模开展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为主题的新农村建设行动,实施“六个小康”行动计划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成300个“美丽乡村”提高型示范点和20条以上示范带,推动城市、乡村、田园、社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六)更加注重普惠共享,努力实现小康建设新跨越。坚持发展成果共享,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夯实基层基础,努力增加优质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让市民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建成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通过五年努力,圆满完成大扶贫战略行动,确保每一个低收入家庭危房都能得到修缮,每一个低收入家庭都能吃得饱、穿得暖,每一个低收入家庭劳动力都有活干、有收入,每一个低收入家庭孩子都有学上、上得起学,每一个低收入家庭病人都能得到医疗救助,每一个农村低收入家庭的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得到足够关爱。破解“民生十困”深入推进,教育发展、医疗事业、物价调控、社会保障、市容环境秩序、市民安全感等得到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共治能力、善治能力、基层自治能力、法治能力、综治能力、德治能力等得到增强。文化特色进一步彰显,让我们这座城市更有文化厚度、更有人文温度!

  三、2016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奋力打造创新型中心城市的起步之年,做好全年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左右,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左右和11%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节能减排指标控制在省下达目标范围内,空气质量稳定在全国省会城市前列。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的部署,在十个方面精准发力,确保“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开新局、迈新步。

  (一)在转方式上开新局、迈新步。紧紧围绕打造创新型中心城市,加大创新力度、提高创新速度、拓展创新维度,加快形成以创新引领发展、驱动发展的良好格局。一是建强创新平台,大力推进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和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试验区建设,申报筹建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大数据工作组合作开展3项贵阳标准研制、2项国家标准研制与试点示范。抓好“一站一台”“一部一院”和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联盟等科技平台全方位推广应用,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进政产学研用合作升级,与北京科技成果及专利技术合作达30项以上,实施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项目10个,新增国家级研发机构2个、省级研发机构5个,全社会研发投入达35亿元。二是激发创新活力,实施众创空间建设培育工程和“筑巢引凤”计划、黔归人才计划、大数据人才培养引进工程,支持“新三线”咖啡、联合智造、启林创客小镇等一批示范性和创新型孵化器做大做强,加快建设“中国西部众创园”,引进各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600名以上,聚集国内外创客团队100个以上,带动虚拟空间聚集创客5万人。三是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抓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政策的推广落地,用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政策,以政府“小投入”撬动全社会“大投入”。继续实施“创客十条”,完善“3个20万”配套政策,着力构建容错试错机制,支持“双创”“四众”,使贵阳成为创客“筑梦”、贵漂“圆梦”的乐园。

(责任编辑:石兰兰)

查看余下全文
上一页  [3]  [4]  [5]  [6]  下一页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证14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