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仍然需要突破自身的发展瓶颈,寻求新的发展。“十三五”时期,内地将积极推动金融市场的深度融合,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牢固吗?
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发展规划部副总经理 鄂志寰
伦敦城公司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报告显示,2015年9月,全球金融中心前三为伦敦、纽约、香港。从具体分值看,香港与伦敦和纽约两大成熟的金融中心的距离有所拉大,比较而言,纽约和伦敦市场主导全球金融市场方向,而香港则具有新兴市场中心的特征,易于被动接受外部市场波动。因此,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仍然需要突破自身的发展瓶颈,寻求新的发展。“十三五”时期,内地将积极推动金融市场的深度融合,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不确定?
伦敦城公司自2007年起每年3月和9月两次公布《全球金融中心指数》,迄今已发布18份报告。过去几年,全球金融中心的前两位通常在纽约和伦敦之间上下调整,香港与新加坡则争夺第三或第四名,多数时间香港超过新加坡名列第三。
在2015年9月发布的第18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中,伦敦、纽约、香港成为全球金融中心三甲,其中,伦敦、纽约分值分别上调12分和3分,伦敦以796分超过纽约的788分夺冠,而香港则下调了3分,以755的分值居伦敦和纽约之后,新加坡下调4分,以750分名列第四位。显然,金融市场不时出现的亚洲其他金融中心挑战并弱化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担心尚未成为事实。
香港三甲末座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来之不易,在沧海桑田、瞬息万变的全球金融市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抑或能否长期保持三甲都还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与伦敦和纽约两大成熟的金融中心相比,香港仍具有明显的新兴市场特征,应对外部冲击能力较弱,在全球金融市场出现大幅波动的情况下,市场波动比较显著。
离岸人民币市场兴起成最新发展契机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历程与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进程息息相关。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路径选择涵盖了三个重要发展阶段,一是在20世纪70年代抓住西方金融全球化的机会开放市场, 初步建立了一个以亚洲时区为根基的区域性金融中心;二是香港作为区域性金融中心站稳脚跟后,迎来了90年代内地金融改革开放浪潮,在中国经济初步融入世界经济的过程中,实现了金融中心的转型升级,向国际领域拓展;三是进入21世纪后,香港又乘人民币国际化的东风,以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为契机,加快发展成为亚洲首屈一指的国际金融中心。
20世纪70年代,香港确立发展成为区域金融中心的政策目标,以股票市场发展推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70年代初,香港股票市场由香港证券交易所、远东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及九龙证券交易所四分天下,没有统一的上市规则。1976年,香港成立期货交易所。1986年4个交易所合并成为香港联合交易所。1989年,制定《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条例》,成立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
20世纪90年代起,香港加快推进金融中心现代化。1992年,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的中央结算及交收系统投入服务,成为所有结算系统参与者的中央交收对手。1993年,政府把外汇基金办事处及银行业监理处合并为香港金融管理局,履行确保金融及银行业稳定职能。1999年,推出证券及期货改革方案,改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改革规管制度,交易所和结算公司实施股份化和合并。2000年,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香港期货交易所有限公司及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完成合并,由单一控股公司香港交易所拥有。2002年,通过并实施《证券及期货条例》,标志着符合国际标准和惯例的证券及期货市场监管法律体系最终建立,推动香港金融市场进入加速发展时期。
进入21世纪后,欧美金融业继续主导全球金融中心格局,但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了美国金融市场,随后欧洲债务危机开始持续影响欧洲传统金融中心的表现,全球金融市场发展的重心逐渐东移,新兴经济体的金融市场逐步崛起。
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任命中银香港为第一家离岸人民币清算行,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开始起步。2009年以来,中央政府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国债,由此推动了点心债市场的发展。2011年到2013年3月,中央政府实施“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计划,并将RQFII扩展至所有在香港注册和主要经营地在香港的金融机构,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在设计理念和发展模式方面从早期单向的现钞回流内地转变为双向的人民币资金流动,成为全球开发人民币产品和推动人民币广泛使用的开创者和中心枢纽。
香港应成为“一带一路”资金供应中心
在“十三五”时期,内地对外开放的重点是金融业的双向开放,有序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推动人民币成为可兑换、可自由使用货币。推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改进并逐步取消境内外投资额度限制。金融市场的深度融合将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提供发展动力,推动其着力实现三个方面的跨越。
首先是从全球首个离岸人民币中心转向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近年来,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形成从需求到供给再到需求的良性循环,推动全球相关离岸人民币中心发展,更成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重要引擎,打造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将推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在市场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实现突破。
其一,香港人民币资金池积累了近万亿的人民币存款,占离岸人民币总存款的四成以上。香港人民币贷款余额超过2000亿元,经香港银行处理的人民币贸易结算额超过3.2万亿元,香港离岸人民币每日兑换量约为250亿~300亿美元,均名列全球前茅,离岸人民币业务量的上升显著拓展了香港金融市场的深度。
其二,离岸人民币市场运作机制顺畅,市场体系完善,离岸人民币交易日益活跃,产品选择日趋丰富,意味着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市场广度的不断拓宽,使之可以引领全球各离岸人民币中心发展。
其次是从区域融资中心转向“一带一路”资金供应中心。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在中国内地的“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目前,香港银行高度集中,2015年香港银行体系的总资产达19.4万亿港元,约为香港GDP的8倍,认可机构超过200家,持牌银行157家,有限制牌照银行23家,接受存款公司20家。种类齐全、数量繁多的香港银行业将紧抓重点客户和重大项目,在满足“一带一路”相关项目融资需求的同时,获得自身的发展。
“一带一路”也为香港债券市场发展提供新的机遇。与股票市场相比,香港债券市场发展较为缓慢,一是在现行汇率制度下当地企业易于选择以美元债券集资;二是香港政府财政常年盈余,不需要发行公共债券,难以形成债券市场无风险定价基准。近年香港政府推行政府债券计划,港元债券市场逐渐成为银行体系和股票市场以外的融资选择。人民币点心债有力地推动了香港债券市场发展。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人民币在更多的区域中心使用,同时取消境内企业、商业银行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的限制,将扩大境内企业的融资管道,有助于深化债券市场发展,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融资能力。
第三是从提供资金融通转向打造“走出去”企业全方位金融服务平台。为中国内地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平台可以从新股发行和资产管理两个层面进行突破。香港股票市场是资本市场的核心,IPO集资全球领先。据香港交易所公布的数据,截至2015年12月15日,港交所IPO集资额为2465亿港元,居全球首位。以资本市值计算,截至2014年底,香港股市总市值达3.2万亿美元,是亚洲第三大和全球第六大证券市场。中国内地企业将进一步利用香港股票市场融通资金。
同时,基金管理业拉动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发展,推动香港成为全球重要的资产管理中心。截至2014年底,香港的基金管理业务合计资产达17.6万亿港元,其中71%为国际投资者资金,总计为12.4万亿港元,在香港管理的资产总值为6.86万亿港元。财富管理的重心由欧美国家向亚洲地区及新兴市场转移,不仅吸引海外资金流入香港,来港开业的资产管理公司等金融服务机构也日渐增多。香港基金业应加大与国内外机构和多平台联动,不断丰富人民币产品和服务,打造及巩固香港在“一带一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领导地位。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