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市实现赶超跨越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我们要树立强烈的使命意识、发展意识和机遇意识,凝心聚力,乘势而上,顺应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根据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市委的决策部署,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总体思路,深入实施“十个全覆盖”“三篇文章”和“五城联创”三大战略,破解发展难题,提高投资有效性,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力,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着力打造“六大基地”、做强“五大支柱产业”、培育“四大新兴服务业”,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提升民生保障水平,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祖国北疆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主要奋斗目标是:
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和10%,达到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节能减排指标控制在自治区确定的目标之内。
主要任务和措施是:
(一)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动科技、产业、品牌等全面创新,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贡献率达到53%。发挥投资、消费、出口的拉动作用,深化供给侧改革,优化要素配置,培育发展新动力。进一步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增强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构建产业新体系。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推动三次产业发展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进程。以“五个农牧业”为方向,着力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融合的发展机制。到2020年,马铃薯种薯面积稳定在80万亩,蔬菜100万亩,以燕麦为主的杂粮杂豆达到300万亩,生猪、肉羊形成年出栏670万口、1000万只的生产能力,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8%。着力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坚持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向,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打造清洁能源、高端化工、冶金建材、农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优势产业集群。到2020年,电力装机达到2600万千瓦,天然气日处理能力1500万立方米,化工和冶金综合产能分别达到949万吨和1100万吨,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不断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紧紧围绕首都这个核心市场,推动文化、体育、医疗、养老四大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加快“三个交易中心”建设,建成临空产业园、保税仓库、保税物流园区,形成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有机衔接,大宗商品与散货物流多头兼顾,多式联运、物联网广泛应用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打造国家级现代物流基地和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抓住北京—张家口冬奥会的契机,借助长城金三角合作机制,着力打响“中国草原避暑之都”旅游品牌,全面提升旅游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建成京津冀晋旅游休闲度假基地。旅游人数和总收入分别达到2000万人、300亿元。
(二)坚持协调发展,切实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重,完善促进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和体制机制,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统筹推进城乡发展。全力构建“一核两轴多节点”的城市格局,着力优化村镇布局,城镇化率达到55%以上。全面推进“五城联创”,到2017年完成创城并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到2020年创城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城际轻轨、城市水系、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深入实施农村牧区“三三制”发展战略,有序推进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巩固提升“十个全覆盖”工程,健全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管理长效机制。着力完善基础设施。构建现代交通运输体系,旗县市区通一级公路,苏木乡镇通三级公路,中心城区建成环城高速,县城全部建成环城快速路,高等级公路达到4500公里。推进京呼、集大高铁建设,争取北京——莫斯科等国际铁路经停乌兰察布,构建环绕“金三角”、联通呼包鄂、对接京津冀、连接俄蒙欧的高铁网络布局。争取集宁机场升格为国际机场,凉城等5个旗县通用机场建成使用。加快综合交通枢纽和高铁站区商圈建设,创建全国综合交通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加快电力外送通道建设,开展区域微型电网试点,构建智能电网体系。实施“气化乌兰察布”工程,实现旗县城镇天然气全覆盖。加快“引黄济岱”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增强发展保障能力。
(三)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严格落实基本草原保护制度,持续推进禁牧、休牧、轮牧和草畜平衡,用最严厉的执法保护生态建设成果,主要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以“两带三廊六大区域”为重点,推进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森林覆盖率达到25.1%。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严守生态红线,建立完善生态空间治理体系。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坚决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推动低碳循环发展,有效控制能源和土地、水资源消耗,大幅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空气优良天数年均达到300天以上,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蓝天永驻。
(四)坚持开放发展,持续提高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抓住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和“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创新完善“三篇文章”战略布局。蒙晋冀(乌大张)长城金三角合作区规划全面落实,产业、服务和基础设施协作取得新突破,建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功能协作区和国家区域合作的示范区。坚持围绕首都、依托首都、保障首都、服务首都、得益于首都,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建成承接首都经济圈产业转移的示范区、产业升级的助力区、产业发展的拓展区。宽领域对接俄蒙欧,加快基础设施和口岸建设,善丹呼日勒口岸开通并逐步向自贸区过渡,打造自治区重要的进口资源深加工基地,建成一批面向俄蒙欧的经济技术合作区、进出口商品加工区。
(五)坚持共享发展,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实现各族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持续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健全就业、教育、医疗、文化、科技、住房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义务教育实现均衡发展,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0%,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达到8所,教育教学质量进入全区前列,普职比达到5∶5。每个家庭拥有一名合格的签约医生,每个居民拥有一份电子健康档案。各旗县市全部建成标准化文化体育场馆。办好自治区“十四运”,大力发展足球事业。开创民族团结进步新局面。创新社会治理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建设“平安乌兰察布”。
贫困不除,奋斗不止。今后五年,我们要按照“六个精准”要求,实施好“五个一批”工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2020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旗县全部摘帽,决不让一户群众在小康路上掉队。
各位代表!展望“十三五”,我们站在更高的历史起点上开启新的伟大征程,前景十分广阔,目标催人奋进。我们坚信,经过全市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五年的宏伟蓝图一定能如期实现,乌兰察布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