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北京突击检查大栅栏多家一日游旅行社 将整顿(图)

2016年02月25日 14:05   来源:京华时报   

执法人员将一旅行社的广告牌拆下。京华时报记者 欧阳晓菲 摄

  大栅栏多家一日游旅行社被查

  春节期间,一段导游在“北京一日游”带团过程中辱骂游客的视频引起社会关注。昨天下午,西城旅游委联合城管、工商、安监等部门,对前门大栅栏地区的一日游旅行社进行突击检查,多家旅行社被查出存在旅游合同违规、超低价虚假宣传等问题。为逃避检查,还有一些旅行社临时关门闭户。

  谎报景点欺骗游客

  昨天下午1点半,记者来到前门大栅栏地区的西河沿大街,在这条大街上,有多家旅行社都打出一日游的招牌。

  一家打着“青年旅行社”字样的旅行社门前,有各种各样的一日游线路介绍。其中,“长城一日游”中,景点写的有“八达岭长城、十三陵(陵墓)、十三陵水库”等9个景点,还贴有一张字条,上面写着“特价每人80元”。记者以游客的身份进入,发现该旅行社全名叫做北京青年遨游国际旅行社,一名年轻女子介绍,旅行社会与游客签正规的合同。当记者问其去的是否是八达岭长城时,女子明确表示,去的肯定是八达岭长城。但下午2点,执法人员来到该旅行社突击检查时,这名女子又改口说,去的是水关长城。对于为何前后说法不一,女子表示,她当时还没来得及跟记者说清楚。

  随后,执法人员对该旅行社进行检查,发现存在多个问题。西城区旅游委的执法人员表示,该旅行社的一日游线路中,9个景点特价只要80元,已经低于正常价格,属于超低价的虚假宣传。另外,该旅行社所使用的合同,并非旅游委和工商部门推出的示范合同,里面的景点没有写清楚,而且多个合同后面没有盖章。另据执法人员介绍,该旅行社还疑似被消费者多次投诉,将做进一步调查。

执法人员搬走标价牌。京华时报记者 欧阳晓菲 摄

  多家店关门躲检查

  等执法人员检查完北京青年遨游国际旅行社,准备检查西河沿大街的其他旅行社时,发现多家旅行社已经关门闭户,不见人影。记者发现,其中3家连店名都没有,只写着“长城旅游咨询”、“北京旅游咨询”、“国际旅行社”等字样。执法人员挨个敲门,均无人应答。

  对于关门躲检查的门店,执法人员表示无法立即做到让其停业整顿,需要进一步调查后再做处理。

  随后,执法人员又对尚未关门的几家旅行社进行了检查,发现这些旅行社也存在与北京青年遨游国际旅行社类似的问题。虽然一日游的价格一般标为150元或160元,但都打出特价的招牌忽悠消费者,声称“每人100元全包”等。记者发现,这些旅行社的名称中,多包含有“青年”、“国际”等字样,而在其门前的宣传板和宣传广告单上,基本上都不写全称,写的都是诸如“青年旅行社”、“国际旅行社”等。执法人员表示,这存在误导消费者的嫌疑。

  昨天下午,执法人员向多家旅行社开出约谈通知书,要求旅行社的法人代表等相关人员,进一步接受调查。

  一日游存多个陷阱

  西城区旅游委的执法人员表示,经过前期摸排,前门大栅栏地区大约有近40家旅行社从事一日游业务。根据规定,旅行社到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再到市旅游委办理许可,最后才到西城区旅游委进行备案。由于门槛低,问题也比较多。

  执法人员表示,根据消费者的举报,这些旅行社以低价忽悠游客,“80元连门票都不够”。一旦拉到京藏高速公路上,再威胁游客加钱,如果不加钱就直接将游客扔在高速公路上。有的旅行社号称是八达岭长城,实际上去的是门票更便宜、距离更近的水关长城,外地游客不熟悉,很容易被蒙在鼓里。此外,还有一些景点,基本上都是在车上远远地看一眼,根本不带游客进去参观。

  执法人员表示,这些旅行社往往与一些无资质的黑导游进行合作,将游客拉到购物点,诱骗或者强制购物。

  据了解,多部门下一步将对这些非法一日游进行整顿。

(责任编辑:庄彧)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