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着力优化公共服务。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强化政府职责,切实增加公共服务供给。集中力量办理 26项民生实事,解决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实际问题。
实施脱贫攻坚工程。 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统筹推进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推动扶贫项目进村到户,促进转移就业脱贫。建立特困人员供养制度、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因病致贫、因残致贫家庭救助。
开展精准就业促进活动。落实援企稳岗政策,建立失业预防调控机制,加强就业援助,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农村劳动力等群体稳定就业,新增城镇就业 3.3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 1.5万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和企业合法权益。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新建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20处。大力推广医养融合发展模式,发展康复护理型养老机构,新增机构养老床位 3000张。实施残疾人奔小康工程,推进十大助残项目,为 2.5万名残疾人提供保障和服务。新增公共租赁住房 514套。
支持教育优先发展。新建、改扩建学校 31所,进一步缩小中小学班额。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 12所,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大力发展体卫艺教育,开工建设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支持中小学生社团开展活动,推进足球、游泳、帆船运动进校园。
推进健康城市建设。支持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国医堂。完善康复医疗体系,建立慢性病早期干预服务机制。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开工建设市游泳馆,建设完善各区市全民健身中心。推行医保个人账户支付健康消费办法。举办铁人三项、帆船帆板、山地自行车等赛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实施文明市民培育工程,推进美德威海建设,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工程。完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加快建设市图书馆、群众艺术馆、档案馆、方志馆。实施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支持文化、体育类协会和社团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加快影视文化产业园、油画艺术原创基地建设。
(八)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化海陆一体平安建设,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扎实开展“七五”普法工作。实施法律服务惠民、法律援助利民、矛盾调处安民“三大工程”,推动法律服务向基层延伸。发挥信访、仲裁作用,健全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设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整合信用信息资源,统筹推进信用威海建设。建立以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为重点的社会信用体系运行机制,推动在行政管理事项中率先使用信用信息报告。实施重点领域信用示范工程,争创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市。
强化公共安全保障。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健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实施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减少道路和车辆事故。扎实推进“双城联创”,开展“守护舌尖安全”整治和药品、中药材专项治理,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强化应急教育培训、装备配备和预案演练,提高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
加强民族、宗教、妇女儿童、地震、气象、慈善工作。做好双拥共建和优抚安置工作,加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打击走私和人民防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