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云南省长直面"旅游顽症" 誓言重塑形象

2016年03月07日 16: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胡远航

    女导游辱骂不购物游客“不要脸”、丽江古城“酒托”盛行受严重警告……近年来,旅游乱象频出,让云南旅游天堂的招牌屡屡蒙尘。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云南团开放日上,云南省长陈豪直面“旅游顽症”,表示将持续加大问责、监督、产品升级三方面力度,重塑云南旅游形象。

  云南是中国发展旅游较早的省份,声名享誉海内外。2015年,云南省共接待国内游客32343.95万人次、境外游客1075.32万人次;全省旅游业总收入达3281.79亿元人民币。

  “不可否认,云南旅游天堂屡闻不和谐之音,屡见不文明之事。”陈豪坦言,部分景区质量不达标、零负团队盛行、部分导游素质低下等问题,严重影响云南旅游形象。

  陈豪称,3亿多人次的市场不可谓不大,云南省官方非常重视发展旅游业。也要下决心重塑新形象。为此,全省将通过加大问责力度、管理监督力度,推动旅游综合执法改革等措施整顿云南旅游市场。

  目前,云南昆明、西双版纳、丽江、大理、迪庆、腾冲、瑞丽等热门旅游地已相继成立旅游警察机构,以打击旅游领域犯罪,维护旅游市场秩序。

  此外,云南省还制定旅游加速升级计划。旨在通过提升导游素质、优化旅游产品等方式,做优做强云南旅游。

  陈豪表示,“相信通过多方努力,云南的旅游市场一定会越来越好。也欢迎媒体记者、游客一同监督,帮助云南旅游市场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庄彧)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