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3月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郑昭)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口,体制机制弊端和结构性矛盾是“拦路虎”,不深化改革和调整经济结构,就难以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深化改革和调整经济结构,要找准转型升级的根本突破口。”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泉州市委书记郑新聪深有感触地说,近年来,泉州加快推进转型升级,主要抓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抓“中国制造2025”地方样板,促技术结构升级。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推进以“机器换工”为核心的智能化、数控化改造;实施智能制造行动计划,抓产业机械和工业机器人开发;推进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合作共建中关村科技服务业产业联盟海西基地。
抓存量改造、增量优化,促产业结构升级。存量方面,实施各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出台稳定工业增长18条和新一轮技改专项行动计划等;增量方面,率先创办虚拟产业园,实行“一址多照、集群注册”,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
抓民营经济综合改革试点,促微观主体升级。通过政府自身改革,支持小微企业、创客和专业人才创业;以权力“减法”换市场活力“加法”,实行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搭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载体,出台鼓励措施。
抓金改区建设,促金融生态升级。抓好银企撮合,解决中小微企业与银行信用信息不对称问题;抓好企民撮合,支持企业直接融资;抓好政企撮合,放大财政资金乘数效应;内外撮合,开展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三项试点。
抓“海丝”先行,促境外市场空间升级。发起设立联合国“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工商理事会,支持泉州企业到“海丝”沿线国家建立产业专区、营销中心和跨境电商配送中心等;把握泉州出口加工区获批综合保税区的契机,叠加复制福建自贸试验区创新机制。
(责任编辑: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