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贵阳一市民存钱时遇闹心事 ATM机光吞钱不入账

2016年03月14日 11:10   来源:贵阳晚报   商昌斌

  3月10日,郑女士在一家银行的ATM机上存钱,钱还没存完,ATM机屏幕突然一闪变黑,“吐”出卡来,而之前已存的钱却不在银行账上,这让郑女士一番紧张。

  当天,郑女士把5600元一次性放入ATM机卡槽中进行存款操作,随后进入机器清点环节,屏幕显示“请等待,正在点钞”,可约一分钟过去机子一直没反应,此时,ATM机屏幕突然黑屏。“看到屏幕黑掉我就傻眼了,随后出现一行字‘机器故障’。”郑女士说,她的银行卡被“吐”出来,放入卡槽的钱却没有退回,没有凭条也没有提示,她急忙叫来银行工作人员,在查看银行卡后发现,5600元都没有成功存储。

  那被“吞”的钱怎么办?银行工作人员表示,银行方面会对ATM机进行扎帐,如果发现机子上的钱确实多出来了,会在2-3个工作日之内转到相应账户上。之后,郑女士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做了登记,留下了联系方式、银行卡号和被吞金额等信息。3天后,郑女士收到银行的提醒短信,得知被“吞”的5600元钱已打回到账户上,这才放下心来。

  ATM机为何会出现故障呢?银行工作人员介绍,人为操作失误或者机器故障都可能导致ATM机吞钞事件的发生。“特别是一些客户一次性存入较大金额的纸币,容易出现卡钞现象,也容易使ATM机发生故障。”工作人员说。

  工作人员提醒:存款前应该先仔细清点数目,由机器清点后应仔细查看屏幕显示的数额,当发现显示金额与自己清点的金额不符时,应直接按“取消”键拿回存款再做清点、确认。如果遇到ATM机卡钞等情况,应及时向银行工作人员反映或拨打银行客服电话寻求帮助。

  (记者 商昌斌)

(责任编辑:石兰兰)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