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创新之路 "绿色发展"书写福建特色探索

2016年03月14日 15:38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福州3月14日讯 3月6日两会福建团开放日,“福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再次成为关注焦点。据了解,2015年,“十二五”期间,福建实现GDP年均增长10.7%、在保持经济中高速发展的同时,再一次交出大气、水、生态全“优”的成绩单。“到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下达的指标内”。日前,福建省明确“十三五”环保工作目标。作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福建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本和优势,肩负的环保责任也更加重大。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福建在“绿色发展”之路上是如何探索和实践的呢?

  环境执法推陈出新有作为

  据介绍,2015年福建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8.5万人次,排查企业3万家次,立案处罚3192件。福建环境执法力量仅1000多人,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查办的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福建省环保监察总队负责人告诉我们,今年1月份,福建省环保厅、省公安厅联合开展“清水蓝天”第二季执法行动,专门查处危险废物污染行为,仅半个月时间,共组织调动环保执法人员246人,出动2782人次,查处存在环境违法问题及污染隐患企业700家。

  “我们还创新开展了督查机制。”省环保监察总队负责人介绍,新的督查机制打破了以往基层自查、省级督查分阶段进行的惯例,将自查与督查相融合,督查所查处的案件均记入属地环保部门工作绩效。改变过去上级督办责成下级、下级推诿应付上级的相互不够信任、联动不够紧密的局面,也为“十三五”贯彻环保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先行先试。福州、漳州、南平、三明等地不少执法队员主动放弃国庆长假或周末休息时间,踩点摸排,查处了一批违法企业。

  另外,福建全省市县执法队员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等现代信息交流工具,组建了“微信群”、“QQ群”等执法交流平台,实时调度通报各组工作进展,相互沟通信息、释疑解难、分享心得、彼此鼓励,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环境监管“督企”向“督政”转变

  “福建一直在努力寻求符合省情、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力争生态环境质量、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创新,都走在全国前列”福建省环保厅厅长朱华强调。

  据介绍,近年来福建省在全国率先探索环境监管由“督企”向“督政”转变。为进一步加强督政的威慑力,福建省委常委会成立由省委书记担任组长、省长担任常务副组长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协调解决生态文明建设和环保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同时,将市长环保目标责任书考核结果直接纳入其对设区市政府的绩效考核中,并将环境保护工作在绩效考核工作中的比重由2%提升至10%。而2015年福建省环保目标责任书考核办法改变了以往大而求全的考核方式,统一设置为10个考核目标,通过突出环境质量和环境问题导向,将重点转移到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及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上来。

  此外,福建省率先把市长环保目标责任制升级为书记市长环保目标责任制。“从2016年起,每两年对各地落实环境保护决策部署、突出环境问题处理、环境保护责任落实情况督察一遍,结果将作为被督察对象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任免的重要依据。”福建省委书记尤权指出。

  环保变身经济发展新引擎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据悉,福建省在流域生态补偿、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用经济杠杆促进转型升级,保持环保项目投资稳步增长,成为经济发展转型升级重要载体。2015年,福建省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完成环保投资65.4亿元。2016年,福建省政府把环保基础设施作为新增有效投资的七大领域。

  据了解,福建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自2014年9月启动以来,截至2016年3月7日,累计359家企业参与交易,总成交额超过1.5亿元。目前福建排污权交易二级市场占比达到95%。除了交易,排污权还可以抵押贷款或租赁,为当地中小微企业融资开辟了一条新渠道,已有两家企业获得排污权抵押贷款223万元。而市场驱动机制的创新,倒逼企业进行问题整改,逐渐从“要我减排”变成“我要减排”,形成了行业自律。另外,其还严格执行主体功能区划和石化等七类重点产业发展布局,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为重点项目落地创造条件。

  “先行先试,主动作为”是几年来福建环保工作最好的注脚。朱华指出,只有将生态文明建设与深化改革有机统一,在持续创新中探索“标本兼治”之策,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积累更多“福建经验”,才能打造出美丽中国的“福建样板”。(刘应平 王敏 魏然 阮贞江)

  

(责任编辑:庄彧)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