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着力改善民生 未来五年新增就业240万人

2016年03月17日 14:14   来源:天津日报    

    展望“十三五”,一幅幅民生蓝图令人期待。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是建成高质量的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三五”时期,本市将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快推进教育、卫生、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城市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让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成现实。

  大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积极推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以特许经营、合同委托、服务外包等多种形式参与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形成服务主体多元参与、公平竞争的格局。

  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着力提高就业质量。坚持就业优先,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就业带动创业,建立城乡一体、面向人人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五年新增就业240万人。本市将对农民工、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开展免费职业培训,全面提高就业能力。

  把收入作为民生之源,促进本市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未来五年,本市将持续实施增加群众收入的政策措施,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和经济增长、劳动者报酬和劳动生产率保持同步。

  把保障作为民生之基,健全覆盖全体市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十三五”时期,本市将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职工养老保险多缴多得激励机制,提高医疗、生育和居民大病保险水平,加快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关心困难群众生活,进一步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体系,做好扶老、助残、救孤、济困工作,对符合低保、特困供养条件的困难群众做到应保尽保,不让一户受穷,不让一人掉队。

  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更加公平、更有质量、更富活力。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实施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高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妥善解决居住证持有人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建设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支持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推进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建设学习型社会,形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环境氛围。到2020年,本市教育发展主要指标将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其中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超过96%,义务教育巩固率超过9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8%。

  加快建设“健康城市”,全面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继续坚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分级诊疗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办医,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完成中医二附院、医大代谢病医院、第一中心医院、儿童医院、人民医院三期、医大肿瘤医院二期改扩建和中心妇产科医院原址改造等项目,增加优质医疗资源供给,逐步建立均衡有序就医格局。实施医疗服务持续改进行动计划,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在全市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基本卫生计生服务“15分钟步行圈”。

  加强人口服务与管理,促进人口与城市的协调发展。“十三五”时期将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本市将继续严格控制人口规模,优化人口布局,实现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到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控制在1800万人以内。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行“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努力使老年人不出家门和社区就能获得便利的服务。到2020年,全市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达到1260处。

  把住房保障作为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不断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提升居住品质。“十三五”期间,本市将不断创新住房保障方式,提高保障和管理水平。放宽准入条件,扩大住房保障范围,实行实物保障与货币补贴并举,提高住房租赁补贴标准。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加大对农村危房改造支持力度。对“夹心层”群体提供住房保障金融支持。提升保障房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及非经营性公建配套,让老百姓住得更加安心舒适。

(责任编辑:庄彧)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