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平的信心:保增长、促发展

2016年03月18日 15:23   来源:中国经济网   

  图一 图为福建省漳平市。林天蓝摄。

  漳平地处福建省龙岩市东大门,1990年撤县建市,是龙岩唯一的县级市,也是闽西距离闽南金三角最近的县级市。根据《2016年漳平市政府工作报告》,2015“十二五”期间漳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8.5亿元,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万元,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万元,增长9.1%,其在福建县域经济亮点中尤以项目发展为特色。

  3月16日,漳平市市委书记陈论生谈到,“我们不一定要求大,但我们要打造出精美漳平,什么是精美,那就是小而精,小而美,用心地去做,将工作做到精细。”陈论生谈到,发展的当务之急便是要靠项目带动,积极利用“互联网+”, 采取“抓龙头、筑链条、建集群”的思路逐步实现漳平产业的升级改造。

  图二 图为漳平红狮水泥公司生产车间外景。刘应平摄。

  铁心抓项目 打造精美漳平

  据介绍,目前漳平市已有四大有前景的主导产业,即:建材、林木、轻纺、化工产业。其中,漳平的林产产业基础扎实,目前有木村、德诺、青晨竹业等龙头企业,接下来重点要加快推进木村三期、德诺木业、青晨竹业等技改扩建项目,力争产值达25亿元以上;轻纺产业则力争产值突破40亿元,化工产业力争产值达15亿元以上。按照陈论生的想法,“抓龙头、筑链条、建集群”的思路是已经很清晰了的,根据市场需求,从培养龙头到打造产业基地到最后的形成集群需要靠政府逐步引导实现,这样将有效节约成本。

  “竞争的关键还是成本。目前水泥产能过剩的大环境我们改不了,我们企业能做的便是顺势改变,譬如我们的第三期建设正在搞智能制造,同时也在提高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降本改造。”红狮集团福建区域公司总经理章经忠说。

  未来漳平还另将培育两大新兴产业:旅游产业,将生态与农业相结合,发挥当地花木、茶树种植的优势,以九鹏溪景区、永福花乡为龙头,整合资源,着力把漳平打造成闽西南休闲旅游目的地,力争游客人数突破300万,旅游收入增长30%;佛文化产业,发挥鑫铜铜雕、国珍玉雕等龙头企业辐射带动效应,引进一批佛教文化用品生产龙头企业和上下游企业,力争入园关联企业达10家以上,初步建成海峡佛文化产业园区。

  另外,在“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发展方面,恒鸿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水鸿有话要说,“我们从12年开始办中国花都网,这是一个信息发布平台,目前入驻企业已有5000多家,福建区域就有2000多家;14年12月我们又开办了中国花都这个网站,这是一个纯销售平台,该网站上的收入平均每天就是好几万。后来,我们在政府牵头之下创办的漳平花卉交易博览中心2015年1月正式开业,其入驻企业已经有200多家了。我们就是想要利用物流与电子将花卉市场做大最强,打造一个集交易、展览、观光、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综合体,并将每年产值都保持在30%增长水平上。”

  图三 图为漳平市和平镇东坑村大棚种植。刘应平摄。

  现代化农业 村民走上致富之路

  漳平市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也取得可圈可点的成绩。和平镇东坑村位于漳平市北郊,距市区3公里,全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275户912人,全村土地面积1.3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540亩。蔬菜种植是东坑村的主导产业,年蔬菜产值1000多万元。

  据东坑村村支部书记陈天和介绍,东坑村是漳平市31个革命基点村之一,也是省级文明村、生态村和龙岩市美丽乡村试点村。长期以来,东坑村充分发挥城郊优势,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种植西红柿,扶持发展设施农业,建设了百亩蔬菜大棚。该村西红柿具有个头大、质硬耐放的特性,如今西红柿成为东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每亩年收入可达5万余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也已达到了1万5左右,东坑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闽西番茄第一村”,是漳平唯一的全国蔬菜标准园。

  挂钩东坑村的和平镇干部苏吕唯说,村里近年来突出打造城郊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基地,东坑溪沿岸景观带、农民休闲广场提升改造、新村环境三个工程已初步完成,成为漳平市乡村休闲旅游的一个新亮点。

  值得关注的是,为了让村民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东坑村在村头荒芜的河滩地上高起点建设了占地25亩、36幢三层半“小洋房”的花园式新农村社区,建设农民广场,添置体育健身设施,组建腰鼓队,设立老人“幸福园”、农家书屋、便民服务代办点。村民们白天辛苦劳作,夜晚来临时便会自发地来到广场上,跳起热闹的的广场舞,整个生活充实而幸福。(辜英刘应平 陈晓霞)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