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 湖南省最大河流湘江岸边的秀丽景色。罗杰科摄
经济日报长沙4月18日讯(记者张磊吕立勤 赵登华)地处长江中上游的湖南,如何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带着这个问题,经济日报采访组于3月中旬来到湖南,探访岳阳、常德、益阳市等环洞庭湖地区和长沙市,实地感受到各地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三湘大地正向着“山更绿、水更清”的目标迈进。
今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让中华民族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湖南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形成了共抓大保护、共促绿色发展的共识。湖南省委书记徐守盛说,湖南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精神,着重在发展绿色、低碳可持续产业上下功夫,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绝不为了眼前利益而“捞子孙的饭吃”,坚决把生态保护放在第一位。
洞庭湖区素有“鱼米之乡”和“长江流域重要调蓄湖泊”的美誉,对于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水安全至关重要。为守护好洞庭湖一方肥美水土,沿湖各地把生态保护作为底线,在打造绿色口岸、发展美丽经济、践行生态环保、推进转型升级等方面,不断交出亮丽“成绩单”。岳阳重视保护长江水域、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安全,以沿江港口优势服务长江“黄金水道”;常德以“美丽经济”促进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在绿色发展之路上大步前行;益阳利用丰富的生态资源,深挖绿色发展潜能,倒逼绿色生态产业“出炉”……
近年来,洞庭湖湿地保护得到大力度加强。湖南省湿地保护政策法规、湿地保护规划逐步完善,湿地保护体系、湿地生态补偿试点正在运作,湿地保护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目前,洞庭湖区域确立了3处国际重要湿地,建立了2个国家自然保护区、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和20个国家湿地公园及试点。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4年底成功入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首批23处“保护地绿色名录”。
省会长沙市借助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配套改革试验区等平台,突出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实施“清霾”“碧水”“静音”“净土”四大行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十二五”时期,实施湘江长沙段治理保护和浏阳河城区段污染整治工程,主城区101处排口实现全面截污,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6.9%。5年累计完成造林绿化面积68.1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4.9%,全面构建城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绿色生态城市形象。同时,大力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发展绿色经济和中高端产业,产业结构更趋合理。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同意设立湖南湘江新区的批复》,湘江新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促进湖南、长沙更好更快融入长江中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打造绿色新区、推动绿色转型增添了新引擎。
在两型社会建设的“行动路线图”和“建筑施工图”中,“保护优先”始终处于突出位置。湖南省长株潭两型试验区管委会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在试验区8448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划定46%的禁止开发面积,并在长株潭三市之间规划522平方公里的生态“绿心”,探索建设“绿心”式生态城市群,由省人大正式立法进行保护。此外,还将湘江保护和治理列为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从2013年到2021年连续实施3个“三年行动计划”,通过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改善水质,优化生态,实现江水清、两岸绿、城乡美。
发展规划的引领作用,在绿色湖南“谋篇布局”和具体实施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据省发改委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湖南省在“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中全面贯穿绿色发展这根主线,生态文明指标比重较“十二五”进一步提高。继“十二五”编制实施《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之后,又联合湖北省编制完成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计划重点实施四口水系综合整治、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特殊水域与湿地保护等十大工程,着力开展沟渠塘坝清淤增蓄、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河湖围网养殖清理、河湖沿岸垃圾清理、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查等五大专项行动,全面改善洞庭湖水生态环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十三五”时期,湖南还将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和节约用地制度,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和耕地红线……一个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湖南将以更加迷人的风采出现在长江之畔!
(责任编辑: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