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家人送锦旗感谢派出所民警
民警跟群众了解情况。
4月15日,重庆市石柱县沙子派出所门前锣鼓喧天,原来,“苟”氏家人在得知本家族四名孩童经重庆公安户籍部门批准,终于认祖归宗,成功改姓,“苟”氏家人欣喜万分,特地制作一面“春风化雨 为民解忧”锦旗,敲锣打鼓前来感谢派出所为民办好事、办实事。
曾因姓氏常常被人开玩笑
家住重庆石柱县沙子镇桃源村新鱼组的苟应龙、苟应凤,两人系亲兄弟。大哥苟应龙有两个儿子,大儿子13岁,在该县渝中实验小学读书,小儿子7岁,在该县南宾小学读书;弟弟苟应凤有一女一子,长女12岁,在该县沙子镇湖镇小学读书,次子8岁,在该县沙子镇湖镇小学读书。由于“苟”与“狗”同音,四兄妹在学校经常被同学取笑,弄得苟家人尴尬异常。
“娃儿在学校读书期间,班上同学都学狗叫,经常以“狗”呼名。”苟应龙说。由于经常被同学取笑,四兄妹在学越来越不自信,逐渐变得内向,不喜欢与人交流。
苟应龙、苟应凤两兄弟觉得自己孩子在学校没有脸面,认为是都姓氏惹的祸,于是想把孩子的姓氏变更。
苟应龙说,两兄弟的祖辈以前本是姓敬,后来由于家庭变故,被迫改为苟姓。两兄弟以前有过认祖归宗的想法,但由于自己年龄大了,觉得改姓不便。现在孩子在学校受同学嘲笑,想趁此机会将孩子改为敬姓,既解决了孩子的尴尬,也使得自己的后人认祖归宗。2015年11月22日,苟应龙代表“苟”氏家族的四个孩童,向户籍地沙子派出所提出了改姓申请。
苟家4孩童改姓“敬”认祖归宗
沙子派出所民警根据申请人提供的线索和材料,走访调查了当地村干部和其亲朋好友,查阅历史文献及苟、文二姓族谱基础上,本着尊重历史事实和尊重人格的原则,接受他们弃苟姓改敬姓的申请,并向上级户籍管理部门做了申报,经上级审核批准,今年4月初,苟家4孩童成功改姓“敬”。据悉,苟家四孩童系目前重庆地区苟改敬姓的第一人。
苟应龙、苟应凤得知改姓成功后,心情甚是激动。4月15日,两兄弟专门制作一面印有“春风化雨,为民解忧”字样的锦旗,与族人一起敲锣打鼓专程送到派出所民警手中。“公安机关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你们是人民好的公仆!”苟应龙、苟应凤两兄弟紧紧拽住民警的手说道。
新闻链接:苟姓历史沿革
据了解,苟姓为古大姓,相传黄帝有25个儿子,用12个姓氏赐封他们,其中就有苟姓。因当时黄河流域有许多枸杞,因此与枸同音的苟姓逐渐发展为当时为栖、疏两国的国姓。
苟姓另一大来源,为改姓。我国五代十国时期,有个皇帝叫石敬瑭,当时朝内有个大臣姓敬,他得罪了皇帝近臣,又冲了皇帝名讳,皇帝当时令其改“敬”为“苟”,否则诛其九族。于是,敬姓大臣召集族人忍痛改姓为“苟”。
后晋灭亡后,“苟”姓的家族大多改回“敬”姓,可是到了宋代,为避宋太祖赵匡胤之祖父赵敬的名讳,又不得不再度改成“苟”姓。但因“苟”与“狗”音近,被认为不雅,后世部分家族又将“苟”姓改回“敬”姓。
新闻纵深:石柱警方做实“小服务”赢得“大形象”
据石柱县公安局局长龙集华介绍,近年来,石柱县公安局始终坚持民意引领警务,从服务群众的“小言行”、办事办证的“小环节”抓起,着力纠正服务群众中存在的各类“小问题”,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当作“大事”来办,全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实“小服务” 赢得“大形象”。根据石柱县山高路陡、山区群众办事不便的实际,石柱县公安局推出了5项安全服务项目,推出预约服务、延时服务、网上服务、上门服务、应急服务等8项便民措施,依托流动警务车和警务室,积极打造“家门口”的派出所,在窗口单位推行“十五个一”服务举措和“10分钟便民工作法”,赢得辖区群众肯定与好评。今年以来,县公安局收到群众寄来的感谢7封,群众赠送锦旗6面,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显著提升。
(责任编辑:王子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