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40岁的流浪汉李飞(化名)因在路边摔倒昏迷不醒,被120急救车送到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救治。当时,李飞的病情非常危急,患有严重的肺感染、肠梗阻,前后花费5万多元的医疗费。可是,住院两个多月,李飞拒绝透露他的个人信息……所欠的医疗费只能由医院负担。
对于没有能力支付医疗费的患者,不止一家医院面临着“救不救、如何救”的困惑。连日来,记者先后采访了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内蒙古人民医院、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蒙古妇幼保健院以及内蒙古肿瘤医院等多家医院,院方普遍表示,无钱、无地址、无家属的“三无”人员看病欠费已经是老生常谈的事情了。一年下来,每家医院至少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的医疗欠费,医院为此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一边是患者逃费欠款,一边是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如何在两者之间取舍,让医院犯了难。面对每年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的医疗欠费,许多医院倍感压力却也束手无策。
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医务部部长王嘎日迪告诉记者,他们医院至今已经救治了35名这样的人员,这些人欠费高达57万多元,这还不包括有家属的特困人员。如果加上特困人员的医疗欠费,可能会高达百万元,甚至更多。
王嘎日迪坦言,医疗欠费其实都是坏账,要回来的可能性很小。记者了解到,欠费问题在全国许多医院是一个普遍问题,由于缺乏机制保障,医疗欠费均由医院承担。一些医院甚至规定,病人跑单的费用按比例由医院财务、责任科室、责任医生分担。
早在2014年,内蒙古就开始实施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利用疾病应急救助基金救助无钱、无家属、无地址的患者。通过财政投入和社会捐助等渠道,在自治区本级和各盟市建立专门的疾病应急救助基金。对紧急救治发生的费用,可按照属地原则向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申请补偿。
“政策是好的,制度也是好的,可是在具体的操作层面执行起来却非常困难。例如,申请需要患者提供身份证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出具的贫困证明等。这些证件的提供对于没有身份证明、没有钱、没有家属或联系人的患者来说却是一个难题。”多家医院急诊科负责人对记者说,医院和政府相关部门应该从实际出发,简化程序上带来的困难。
对于恶意逃费行为,有专家建议,有关部门要完善社会信用机制,对恶意欠费人进行制约,让这些人上“信用黑名单”,将来在贷款、出行、消费等方面有所限制。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