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保障和改善民生 切实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

2016年05月10日 15:43   来源:天津日报   李川 魏彧 于春沣

  天津网讯 天津日报记者李川 魏彧 于春沣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要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习近平总书记三年前在天津考察时的重要指示,为做好民生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天津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坚持民生为先、民生为重、民生为本,倾注真情实感,投入真金白银,财政支出75%以上用于民生领域,连续实施20项民心工程,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切实增加群众的获得感。

  授人以渔 抓民生之本

  2015年4月,28岁的刘寅虎在天津职业大学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养老专业技能培训。培训内容涵盖了老人基础护理与常见病、心理问题。

  “有了专业知识与技能,干起工作更得心应手。通过培训还获得了专业职业资格证书,今后就业的路会越走越宽。”小刘说。

  能让小刘有这份自信,源于市委、市政府一项给力、解渴的政策。

  2015年,天津启动实施百万技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政府拿出34亿元专项资金,计划用三年时间,使120万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掌握一门专业技能。目前,已开发1000多个“职业培训包”教材,覆盖242个职业岗位,78.2万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就业质量不断提高。

  “就业是民生之本。”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人力资源发展促进中心和天津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对切实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提出了重要要求。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天津认真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增强学生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作为重中之重,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出台18项政策措施,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90%以上,每年新增就业48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

  以培训促进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实现增收,连续实施增加收入的政策措施,注重提高低收入群众收入,最低工资标准由1500元提高到1850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缩小到1.85:1。

  20项民心工程 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刘慧瑄居住的河北区王串场街艳泉里社区经过改造焕然一新,再也看不到昔日斑驳破损、道路坑洼不平和环境脏乱差的情况,取而代之的是粉刷一新的楼体、整齐划一的防盗楼门、洁白的墙面和整齐的管线,有着20多年房龄的老小区变得“年轻”起来。

  旧楼区综合提升改造是天津20项民心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天津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完成中心城区旧楼区综合提升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使340万群众受益。同时,建成保障性住房22.5万套,新增租房补贴3.17万户。这给刘慧瑄和邻居们的生活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

  衣食住行,看病上学,一枝一叶,事关民生。

  前不久,刘茹发现,小区里的友谊路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天津医院和环湖医院建立了“医联体”合作关系:“现在,在社区医院就能挂号、开单,然后直接到天津医院的固定窗口交费、抽血,连检验报告都能在社区医院打印。”为方便居民就近就医,缓解群众看病难题,2015年,天津组建10个“医联体”。在医联体里,居民能享受到智慧导诊、预约挂号、专家坐诊、方便用药、一站检验、远程影像、双向转诊、增值诊疗等八个方面的便民惠民服务。

  三年来,我们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改革医保付费方式,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完成天津医院、第二儿童医院等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为60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形成基本医疗服务“15分钟步行圈”。

  三年来,我们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新建提升幼儿园513座,完成两轮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培育特色高中学校50所,与教育部共建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示范创新区,南开大学、天津大学新校区投入使用。

  三年来,我们全面提升公共交通运能,启用公交专用道,开辟优化公交专线300余条,环城四区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轨道交通通车里程达139公里。

  三年来,我们不断加大文化惠民力度,建成民园广场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发放文化惠民卡,城市书吧达200个,公共电子阅览室实现区县图书馆、文化馆和街镇文化站全覆盖。

  ……

  连续实施20项民心工程,已成为天津工作的一大亮点。通过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让大家的心气儿越来越顺,感到日子越来越有奔头,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凝聚了可贵的民心民气。

  硬碰硬 补齐短板兜住底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武清区南蔡村镇丁家瞿阝村,簇簇绿色麦苗正拔节生长。“高品质香味葡萄种植示范基地”50多米宽的连体大棚里,竖起一排排葡萄架,栽满“巨玫瑰”。“过去,我们村一直种大田,冬小麦、秋玉米,一亩地也就赚个千八百块钱,只能解决温饱问题。帮扶组帮村里确立了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的新方向,支持村里整合二百多亩土地种植香味葡萄,还成立了金河滩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村党支部书记张宝军说。

  “全面小康”重在“全面”,重在补齐短板。

  为彻底改变落后村面貌,解决村庄发展不平衡问题,补齐制约城乡一体化发展短板,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于2013年在天津开展,从市级机关、市属企事业单位选派1026名驻村干部组成342个工作组,对500个困难村进行结对帮扶。

  帮扶工作开展以来,投入市财政补贴资金6.6亿元,启动实施产业项目820个,招商引资4.2亿元,437个村实现“一村一社”,247个村形成主导产业。通过开展科技帮扶,引进优势新品种992项,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新技术1044项,培训技术骨干6987人。

  2015年,500个村平均集体经营性收入23.1万元,比2013年同期增长192.4%,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23元,比2013年同期增长29.3%。

  “一个不能少”,才是全面的小康。

  天津坚持“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的原则,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建立惠及531万群众的大病保险制度,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覆盖人数分别达629万人和1055万人;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由200元增加到245元,住院医保最高支付额增加到18万元,城乡低保救助由每人每月520元、320元提高到780元、700元。建成保障性住房22.5万套,新增租房补贴3.17万户,累计向12.5万户家庭提供租房补贴,住房保障覆盖面达到30%以上。这几年,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越织越密,市委、市政府兑现庄严承诺,奔小康的路上不让一户受穷,不让一人掉队。

  “一号工程” 管天管地管空气

  “过去,这条河是个臭水沟,两岸垃圾遍地,离老远都能闻到股怪味。如今,水清了,岸绿了,河里的鱼也多了起来!”午后阳光明媚,蓟县邦均镇小孙各庄村,跟随于文双大娘的脚步,沿石径而行,一座花园似的村庄展现在眼前——绿树、红花交相映衬,宛如一幅水墨画卷。

  小孙各庄村实施的环境治理工程就是“美丽天津·一号工程”,之所以称之为“一号工程”,就是因为这是老百姓关注的头等大事,管天管地管空气。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很关键。

  近年来,天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紧抓制约发展和影响群众生活的环境问题,以地方立法形式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制定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水污染防治条例、绿化条例,持续推进“四清一绿”行动,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仅以大气污染防治为例,全面实施“五四三”举措,控煤、控尘、控车、控工业污染和控新建项目污染“五控”治理,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行政四种手段,深入开展执法检查,全面推行管理无死角、监察无盲区、监测无空白“三无”网格化管理。改燃并网工业供热锅炉305座,完成陈塘庄热电厂搬迁工程,实施煤电机组清洁化改造,削减燃煤700万吨,大幅提高烟尘、粉尘排污费征收标准,淘汰黄标车29万辆。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是长远发展的最大本钱,也是最公平的民生福祉。

  ——2015年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比2013年下降24.4%,PM2.5浓度下降27.1%。

  ——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42座,治理河道41条,中心城区基本消除劣五类水体。

  ——整治农村、社区环境,全市村庄全部建成清洁村庄,创建美丽社区480个。

  ——三年植树造林109万亩,建成一批郊野公园和城市公园,林木绿化率23.7%,绿化覆盖率达36%。

  市委、市政府将进一步加大环境建设力度,源头上严防、过程上严管、工作上严查、后果上严惩,经过全市上下努力,使天津生态质量有明显提升,形成水绕津城、城在林中、天蓝水清、郁郁葱葱的宜居环境。

  再出发 实现高质量民生

  2015年底召开的市委十届八次全会,描绘了天津未来5年的发展蓝图,提出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这是将中央精神、自身实际、群众期盼相结合量身打造的发展目标。

  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首先要实现高质量民生。

  高质量民生,高在生活品质上,老百姓不仅吃得饱、穿得暖,更要环保、要舒适、要健康;高在精神层次上,要活得更体面、更有尊严,追求品位和个性;高在共享程度上,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机会公平,大家都能享受到改革成果。

  未来五年,天津将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城乡一体、面向人人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五年新增就业240万人;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设健康城市,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巩固生态环境治理成果,继续推进“四清一绿”,狠抓污染防治、绿化美化、农村和社区环境治理不放松;推进安全天津建设,落实“5+1”安全监管措施,努力建设经济健康发展、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安全型城市。

  用“幸福指数”提升天津的“美丽指数”,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不懈努力。

  让城市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让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成现实,我们全力再出发。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