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加机遇引“邵商”回流 让湖南与世界更近

2016年06月13日 13: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白祖偕 李俊杰

  题:叠加机遇引“邵商”回流 让湖南与世界更近

  记者 白祖偕 李俊杰

  在国外闯荡十余年后,刘纯鹰重回家乡湖南邵东县,开启商贸新征程。

  刘是泰国湖南商会会长,当前的新身份是邵东隆源创业园董事长。“选择回乡,不只是单纯的落叶归根。我们希望将境外商会与湖南省内外行业协会携手,让‘邵东制造’流通全球。”刘说。

  2013年,在刘纯鹰的努力下,由他的创业园牵头,成立了邵东县箱包服装进出口企业协会。

  “中国全面对外开放的政策契机,有助于我的美梦成真。”刘说,他预期用五年时间,借助自己国外已有资源,带领邵东百余家小型企业走向世界。

  正是基于各种改革红利的释放,多数像刘纯鹰一样的外埠“邵商”,近年先后回乡发展。邵阳市商务局统计,邵商投资占来邵投资客商的七成多,成为加快邵阳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

  中国市场学会副会长、湖南省政府参事柳思维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实施,湖南对外开放度及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的日益增强、经济发展环境的进一步优化,邵商回流、湘商回流现象仍将持续。

  “邵商”如何崛起?

  邵商系湘商的先驱和劲旅。早在春秋时期,邵商就由资水达洞庭,沿长江抵东海,肩挑手提做买卖。明清时期,邵商在外地建会馆、修码头、开商埠,凭着一条条毛板船在汉口建造辐射全国的宝庆码头。

  改革开放以来,新一代邵商继往开来、辛勤打拼,与温州商人并称“中国的犹太人”。他们的壮大,既是一首首传奇曲,又是一部部励志史。

  今日之邵商兴起,源于邵东。地处湘中的邵东,一度资源匮乏。然穷则思变。为谋生计,许多敢为人先的邵东人在湖南乃至全国率先弃农从商,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至上世纪80年代,邵东人在中国的很多地方形成了庞大的“游商部落”。不论在“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活跃地区,还是偏远的黑龙江漠河、新疆阿勒泰和西藏阿里等地,均有他们的身影。

  “邵东造”畅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小五金、打火机等产业,还在以东南亚为主的10多个国家建立了生产基地。在邵东人的影响带动下,该市其他县、市、区的人纷纷投身商海,仅在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投资办厂经商的邵阳人就有7万余人。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世界各地发展、拥有规模以上实业的邵商达百万之众,总资产超过4万亿元。邵商在全国大多数地级以上城市都建有邵阳路或邵阳街,全国100多个地市级以上城市建有邵阳(宝庆)商会。老挝约四分之一的国民生产总值由邵商创造。

  邵阳市商务局长刘得正自豪地说,可谓“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邵阳人;哪里有邵阳人,哪里就有市场。”

  邵商凭何崛起?邵阳市邵商联络办主任胡志伟表示,其“密码”有二:一是“既能睡地板、又能当老板”的“吃得苦、霸得蛮”的湖湘精神;二是邵阳异地商会实现了商机互通,将邵商们紧密团结在一起,共谋发展。

  邵商为何回流?

  从2011年萌发回乡的念头,到2013年正式签订投资协议,刘纯鹰观察了近两年。

  经过30多年的发展,箱包服装产业成为邵东县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可在刘纯鹰看来,该县现有的2000余家箱包服装生产加工企业中,产品销售一直依赖他人和外省外贸出口公司,且相互形成恶性竞争,十分不利于行业良性发展。

  刘纯鹰意识到,要改变现状,必须调整产业布局。

  他研究发现,如果中国产品通过一些东南亚国家转出口,不仅可规避配额、关税等壁垒,还可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如泰国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与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其零关税政策可辐射全球40多亿人口。

  与此同时,家乡湖南在新一轮的经济新常态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湖南深入实施“开放崛起”战略,“破零倍增”、“千亿海外”等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岳阳、湘潭、衡阳三大综保区加快建设,城陵矶“一区一港四口岸”打造湖南通江达海新增长极,开放型经济平台个数已居中西部前列。对接长江经济带、推进区域通关一体化,使这些平台活力倍增,外向型企业受益匪浅。

  为抓住这一良机,刘纯鹰毅然回乡,希望把邵阳优势产业整体推向海外。

  一些在国内其它地方打拼、正为企业各种发展问题困扰的邵商,看到海外老乡纷纷回流,也开始选择回乡投资。

  早在五年前,柳思维便关注到了这种现象。他说,沿海地区土地、劳动力资源供应紧张,价格上升,加之沿海发达地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迈向中高端,迫使部分邵商选择回流。由于区位、交通、成本等优势,湖南当为转移产业的首选地。

  “邵商”王银辉是深圳亚洲富士电梯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他说,公司成立于2005年,产品涵盖乘客、载货等电梯系列。由于近年业务不断扩张,而深圳的土地价格、人力成本等不断攀升,公司只能易地发展。2015年7月,该公司在邵阳投资5亿元建厂,计划实现年产10000台电梯的目标。

  池斌是广东省邵阳商会常务副会长、宏达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回邵阳投资10亿元建设了宝庆工业园区3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他说:“我希望把沿海城市的一些先进理念及模式带到家乡来。”

  在居多利好面前,池斌最为看重的是这里的交通区位优势。湖南不仅形成了水、路、空、铁立体交通网,而且湖南的“中欧班列”货运班列直达欧洲、城陵矶港“五定班轮”直抵港澳、黄花机场货运航班覆盖了“一带一路”的主要国家和地区。湖南与世界的链接度不亚于沿海、优于其他地区。

  “邵商”回流给湖南带来什么?

  据统计,在外的100万邵商共有4万亿资产。这无疑是一块份量十足的“大蛋糕”。“若能引进其中1/4的投资即1万亿,可投资100个规模项目,实现2.5万亿元的年产值,产生2000亿元的财政收入。”邵阳市一位负责人说。

  为吸引湘商回流,近年来,湖南几乎每年都举办“湘商大会”和“邵商大会”,向在外的老乡不断介绍、宣传湖南对外开放、推动区域合作的具体举措、相关政策、招商项目,同时积极为湘商回湘搭建现实平台。

  2014年底,湖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依托湘商力量,在邵阳市打造湘商产业园区”的决策。湖南和邵阳市、县(区)三级政府决定大力建设湘商产业园,打造内陆省份的“经济特区”,以科学布局、优惠政策、高效服务吸引湘商、邵商回流,充分释放邵阳乃至全省经济发展潜力。

  最近三年,邵商回乡投资项目达417个,其中重大产业项目173个,完成投资1458.5亿元,占该市招商引资总额的89.8%。曾经萎缩的食品、轻工、建材、机械四大传统产业,通过技术创新,再次成为支撑邵阳发展的千亿产业。仅湘商产业园就已吸纳2万余人就业,今年更可提供5万个就业岗位,不少劳动者将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的夙愿。

  回流的邵商给家乡带来的不仅是资金和项目,还有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与更多的国际商机。

  刘纯鹰说,通过整合泰国转出口平台优势资源,已使二十多家入园企业成功转型升级,推动了箱包、服装、皮革等多个行业的创新发展。

  大批从未走出过国门的企业主,也跟着刘纯鹰和商会大发“洋财”。2015年,该县仅箱包行业出口额就达到2.5亿美元,比2011年翻了10倍,纳税额也同比翻了10倍。

  邵商、湘商的大批回流,不仅迅速带动了湖南大量关联产业的发展,更带动了资本和技术的输出。

  老挝官方数据显示,湘商抢占了该国摩托车销售额90%的份额,而60%的手机生意和50%以上的服装箱包市场份额是邵东人的天下。

  柳思维认为,湘商、邵商的持续回流,不仅将对湖南的产业格局带来影响,也将对湖南的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带来新的增长点,助推一些特色小城镇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将使湖南与世界的链接度更加紧密,让湖南与世界的距离更近。

  “湘商、邵商回乡投资要注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特色产业,提升湖南产业适应消费变化的有效供给能力,防止新的产业中低档同构,努力迈向产业中高档。”柳思维说。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