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一带一路” 辽宁提升通道竞争力

2016年06月20日 11:24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一带一路”观察(9)·辽宁篇

  辽宁经满洲里口岸过境至欧洲的辽满欧大通道是辽宁省融入“一带一路”的主要运输通道。辽宁的各港口正在通过创新服务手段提升运输效率等市场运作方式不断增强辽满欧大通道的市场竞争力。

  全国铁水联运现场推介会日前在大连港举行,大连港亚太至东北地区集装箱多式联运项目成为全国首批16个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之一,并获得了5000万元的资金支持。随着“一带一路”建设逐渐深入,集装箱班列成为中欧之间货物快速运输的主要方式,而运输方式的不断创新使得更多的物流服务成为可能。

  目前,大连港重点开发冷链、木材、汽车等专项物流,集装箱业务占到集团总业务份额的三分之一。大连港集装箱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随着集装箱标准化和单元化运输模式的稳定和成熟,现在集装箱的运输比例呈逐年上升态势,尤其是一些大宗货源,也由原来的散货改成了集装箱方式。更让人欣喜的是,港口发展已经由投资驱动向服务驱动转变,港口的服务由装卸、物流,向集装箱为运输基础的全程工业链转变。

  今年1月,大连港至俄罗斯卡卢加州“三星班列”正式开通,标志着中、韩、俄三国在海铁联运方面的合作取得了新的突破。今年5月,大连港开通白俄罗斯明斯克的集装箱国际专列,为中国在海外投资最大的工业园区——中白工业园区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物流支持。与此同时,大连港发出全国首列冷藏集装箱班列,开启了我国冷链物流服务的新模式。今年年底前,大连港还将开通至莫斯科的冷藏班列。大连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魏明辉表示,“目前我们已经实现了东北亚、欧洲及俄罗斯物流的高效对接。经初步计算,这些新兴运输方式可以为客户减少运输周期30天左右,使大连的‘一带一路’桥头堡作用更加明显。”

  今年前5个月,全省港口海铁联运运输集装箱35万标准箱,同比增长9.5%,其中经满洲里口岸过境的辽满欧通道运输集装箱1.3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5%。有了稳定的货源做基础,辽满欧通道俄罗斯境内的铁路运输逐步实现了定点、定线、定车次。

  今年,营口港与俄铁集团实现了通关货物信息化对接,联手打造了辽满欧首个精品班列——新东方快车号。与以往班列在满洲里口岸需要重新编组不同,该班列实现了全程换装整列拆解。货物在营口未发出前就可以向俄罗斯海关预备申报,班列到达后贝加尔当即可以完成转换手续,比原来的运输周期足足减少两天。

  目前,辽满欧通道已经开行了10趟班列,营口港、大连港等港口企业正逐步深化与俄罗斯铁路集团、德国铁路集团的合作。一方面,在欧洲建设物流园区,另一方面,加大回程货源的组织力度,逐步开通回程班列,从而有效降低辽满欧通道的运输成本。

  辽宁省社科院副院长梁启东表示,辽宁要想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首先要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尤其是发挥好自身、区位、资源、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与沿线国家加强装备制造、能源、交通、旅游、现代农业、互联网经济等领域的合作,才能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开拓出辽宁经济新的增长空间。

  而辽宁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的刘巍博士则认为,作为工业大省,辽宁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有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形成了较完备的、现代化的工业体系和技术门类。铁路密度居全国前列,拥有东北最密集的空港、海港,水利、电力、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备,有较强的人力资源和科技实力,也有坚实的现代农业优势。如今的辽宁,已经构筑起全新开放格局,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往来,与周边的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建立了密切的经贸合作。这些优势是辽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辽宁实现新一轮全面振兴目标的信心所在。

  辽宁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是辽宁省加快转型发展的一条主线和核心支撑力量。辽宁省已经出台的相关《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辽宁将依托中蒙俄经济走廊,加快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加快以大连港为海上起点,过南海经印度尼西亚辐射南太平洋区域和经白令海峡到欧洲的北极东北航道海上通道的重要支点(辽海欧)建设。重点建设以大连、营口港为起点,以辽鲁陆海甩挂运输大通道为主要干线,整合两个港口功能,实现货物相互转运的大连、营口—满洲里—俄罗斯—欧洲的 (辽满欧)物流大通道。积极争取建设以锦州港、丹东港为起点,至蒙古国乔巴山,并到达欧洲的(辽蒙欧)蒙古国出海大通道。

  除此之外,《指导意见》还明确提出了包括创新“走出去”方式、推进口岸通关便利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服务体系、加强风险防范和建立协调机制在内的6项保障措施。同时,辽宁省将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对省内企业在境外建设经贸合作区、建设资源基地、转移富余产能等给予政策支持。只有迅速完成这些计划,才能使辽宁真正实现“走出去”的目标。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