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铜仁思南境内横跨乌江的高速公路 杨云 摄
题:贵州:交通助力“省界边缘”崛起
作者 杨云
“县县通高速,缩短的不只是时间,还有脱贫致富历程。”坐在旅游大巴上,从贵阳出发,全程只需4小时左右,便可轻松的抵达沿河县城。此前,贵阳到沿河需要8个多小时。
2015年12月30日,沿河至德江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它结束了沿河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
沿德高速公路打通后,包茂高速(渝湘段)和杭瑞高速(思遵段)得以顺利连通,其过境沿河后与重庆酉阳的高速公路相接,成为黔东北地区进入重庆的交通要道,是贵州通往湖南、湖北最快捷的公路。
曾经处于“边缘”的沿河县,因路而通、因路而变,瞬即转身为贵州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桥头堡”。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是贵州“西北”,是贵州省乌蒙山区一块脱贫攻坚的“硬骨头”。
长期以来,威宁距中心城市较远,由于交通不便,产品生产运输成本较高,经济难于发展。
“要致富,先修路。”这一句简单而意义深刻的语言,诠释了威宁近年来因交通带来的可喜变化。
威宁乡村过去贫穷落后,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交通闭塞造成的。过去,威宁绝大部分农村都只通毛坯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在交通闭塞的往昔,这是威宁的乡村普遍状态。
威宁自治县羊街镇银河村,过去因交通闭塞,村民在水源土地都十分优越的自然条件里,每年只能种几箩包谷洋芋,很少有人种蔬菜等经济类农作物,因为种出东西来只能靠有限的人力背出去销售。
如今,一条平坦坚实的总长为3公里的水泥路修进了村里。有了路,村民们大力种植辣椒茄子、葱蒜白菜等经济作物,到成熟季节,蔬菜可装车运到集市上销售。
“我们这儿自从修通了这条路,感觉方便多了,自家种的蔬菜能轻松拉到街上去卖,致富的路子也变得宽阔了。”银河村村民们高兴地说。
近年来,威宁发展翻天覆地,特别是农村交通的不断改善,使农村面貌产生了由贫穷到靓丽的“蝶变”。尤其近两年来,威宁加快了乡村“小康路”的建设步伐,为农村发展插上了腾飞翅膀。
目前威宁“小康路”建设,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农民出行等实际需求出发,坚持与乡镇总体规划相协调,与区域公路路网相衔接,并把扶贫路、旅游路、新农村示范通村路、园区路、资源开发路等建设统一起来,与农田基本建设、水利改造、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结合起来,按照“实事求是、尽力而为,先易后难、分层推进,先急后缓、突出重点”的原则,编制年度实施计划,分片组织实施。
一条条公路的畅通给威宁农村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出行方便、农业发展迅速。时下,农民在交通便捷的良好条件下,致富进入了“快车道”。
赤水历来是川盐入黔之古道、川黔边贸枢纽、经济文化重镇,也是贵州通往四川、重庆的重要门户,素有“川黔锁钥”、“黔北明珠”之称。
赤水旅游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但由于种种原因,赤水旅游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没能得到长足的发展,县域经济长期“端着旅游的碗,吃着工业和农业的饭”,交通是瓶颈之一。
守得好山好水,赤水人“固执”地相信:旅游总有“守得云开见日出”的一天。
第一个转机出现在2010年,赤水丹霞与湖南崀山等6大著名丹霞地貌景区组合为“中国丹霞”,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抓住申遗成功的机遇,赤水市厚植大生态、大旅游、大健康“三块长板”发展优势,按照“全景赤水、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全力发展旅游。
第二个转机出现在2013年11月,仁怀至赤水高速公路通车。这标志着从贵阳至赤水的车程将在原来的8小时上缩短一半,仅需4小时。仁赤高速公路是国家十三个部委联合确定的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已实现南连茅台高速公路,与杭瑞高速公路、兰海(贵遵)高速连通,成为遵义市乃至贵州省一条重要经济干线和红色旅游线路。
第三个转机在2014年6月,成自泸赤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这标志着贵州入川通道完全打通,贵阳到成都仅需6小时车程。成自泸赤高速公路为四川开辟了一条通江达海的快速通道,也为贵州打通了一条北连巴蜀,直通长江的快捷走廊,将北部湾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两大国家级经济区联系在一起。多年来,因为交通闭塞,赤水美景“藏在深闺人未识”,成自泸赤高速公路开通后,依托泸州机场与遵义机场,赤水旅游“井喷”效应明显,走向世界的脚步也在加快。
“大交通迎来了贵州的大发展。”全省88个县(市、区)全部贯通高速公路,贵州成为西部第1个、全国县县通高速公路为数不多的省份。
贵州交通的大发展让贵州从原来的不沿海不沿边变成现在的近海近边。
据了解,“十三五”期,贵州公路、水路计划投入资金5000亿元,基本建成以高速公路为骨架、国省干线为支撑、县乡公路为脉络、通村公路为基础的四级公路网络体系,形成“六横七纵八联”高速公路网;提前实现“村村通沥青(水泥)路、村村通客运”目标。未来,贵州用交通大数据、“智慧交通”的理念来管理公路交通网络,提升运行服务能力,让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更快捷、老百姓用得更舒心。(完)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