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盈江水自洞宫山脉而来,左右逡巡,穿越城市的喧嚣、迷离的雾霭,滋养出了“尘世间遗落的净土”——浙江丽水。
作为生态优等生,丽水,一江春水,满城翠绿,空气优良;然而作为经济后进生,与邻近城市相比,丽水在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仍存在着短板。站在“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丽水重新自我审视,以“归零”的心态,“翻篇”的姿态,致力补足短板,进一步凸显生态的底色和发展的特色。
“我们要利用好山水,‘农旅结合’,多管齐下,著好富农文章。”在丽水市委书记史济锡看来,归零翻篇,要从丽水的新定位出发,打好生态、经济、人文的组合拳,既要让“绿水青山”永不褪色,又要让“金山银山”成色更足。
致力交通 “农旅结合”开启富农密码
丽水,如同一块镶嵌在浙南森林中的“璞玉”,森林覆盖率高达80.79%,空气中负氧离子平均浓度达3000个,是一般城市的30倍以上。雾霾围城之下,都市人如候鸟般寻觅一方净土,避世养生,而丽水的市民却独享着这里的清新空气。
诚然,作为浙江的天然屏障,丽水的秀山丽水令人艳羡。但作为浙江省经济后发地区,丽水在产业发展、交通设施、城乡建设等方面却存在着许多的短板。那么,在“十三五”期间,丽水应该有什么样的新定位?又应该追求什么样的新作为?
为集思广益谋发展,找准短板明思路,今年3月份,丽水上下掀起了“归零翻篇开新局”主题大讨论,拉开了查找短板的序幕。一时间,妙思泉涌出青山,改革创新涌春潮。
“丽水是养生福地,长寿之乡。”在史济锡看来,丽水的山水风光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但由于交通问题,长久以来被世人所忽略,旅游价值没有得到最好的开发。
“新金温铁路”的通车运营,让处于浙西南山区的丽水赫然跃入全新的浙江省内高铁版图之中,这对长期受制于交通瓶颈的丽水而言,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启。但是,仅仅是高铁的开通,对丽水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交通基础设施有效供给不足、综合交通运输融合不深等问题依旧紧紧扼住丽水发展的咽喉。
面对交通攻坚难题,群策群力无疑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在“归零翻篇开新局”主题大讨论活动启动后,丽水市交通运输局全面查找丽水交通运输发展问题,先后向全市征集了关于交通运输发展的“好建议、金点子”1387条,在“找短板”与“补短板”问题上精准发力,在省道规划、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农村客运等方面重拳出击,努力打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畅途。仅第一季度,丽水就完成交通建设投资5.99亿元,同比增速56.2%。
“第一次到丽水来,感觉特别舒服。丽水真不愧是‘天然氧吧’!”来自上海的陈女士坦言,以前由于交通不便,“每次想来就犹豫,总迈不开腿。”但现在高铁通了,丽水的交通基础设施好了,她只要拿起背包,就随时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交通的畅通让丽水不再是“关起门来的山水”。每逢盛夏,莲都区利山村50多亩的荷花竞相绽放,吸引了无数游客慕名而至,民宿周周爆满。没有农药化肥污染的利山村荷花,不仅能用来观赏,还能用来泡茶、做菜。丽水市市场监管局还创造性地建设了食品安全电子溯源体系,让游客不仅玩得开心,还吃得放心。
眼见村子人气越来越高,原本在外“讨生活”的村民们也回到了家乡,做起了家门口的生意。莲都利山村年利来民宿的老板徐光年告诉记者,家门口的这片大荷塘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游人前来,村民们的腰包也是一个劲儿地往上鼓。
“好风光不应该被辜负。”在史济锡认为,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好山好水好生态的向往已经成为了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丽水要发挥好自身的山水优势,查缺补漏,成为人们赋闲旅游的一方净土。
重拳出击 工业民生双管齐下补短板
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归零翻篇开新局”主题大讨论以来,丽水共收集到各类重大短板1039个,经深入研究分析,梳理归并,最终形成该市重大发展短板176个。
“越是短板,越是工作的发力点。”在史济锡看来,作为经济后进生的丽水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于尽快补齐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厚植绿色发展优势。
“这里以后就是个观景台,这就是旅游通道……”炎炎炙夏,太阳照射下的莲都工业园区绿色食品加工基地闷热不已,但这丝毫没有影响鱼跃酿造食品有限公司的老板陈旭东向记者介绍“鱼跃构图”的热情。
作为丽水市区唯一的浙江老字号企业,鱼跃产品一向供不应求。“我们不愁销量,关键在于产量。”陈旭东介绍到,原厂区占地面积仅850平方米,不仅不能适应扩大再生产的需求,更制约了生产技术和科学管理的改进。
“归零翻篇开新局”主题大讨论活动以来,丽水在工业产销短板上下功夫,加大了对企业的帮扶力度,联系结对重点企业,通过定期走访,实现对重点企业的常态化服务,当好企业的“店小二”。
陈旭东介绍,除了传统的酿造产业,鱼跃还将依托古堰画乡、九龙湿地等知名景点,将基地建设成一个集鱼跃非遗传统酿造技艺和文化的博览、休闲、度假、旅游、养生、养老为一体的综合性休闲项目,积极发展工业旅游新业态。
工业和旅游的完美结合延长了工业的产业链,补齐了工业的产销短板,使工业利益得到最大化的实现。同样的,作为民生短板的传统住宅区也被列入了补齐整修范围。
莲都金苑新村,运输车来回奔忙,施工声轰隆隆,工人们正在对小区的道路进行翻新改建。“以前的老小区排水和排污的管道没有分开,时间一长,小区那条排水的沟道又脏又臭。”老小区改造建设项目的负责人吴大勇告诉记者,此次改造主要针对排污管道,随后还将对地面电线、小区外墙等进行改造。
而在已经改造好的莲都园丁新村,记者看到,小区道路宽敞,楼房外墙统一着色,空地上还修建了乘凉的小亭,郁郁葱葱的大树下笼罩着大片的树荫,给夏日带来几许清凉,再也看不到以前电线杂乱、路面坑洼不平的景象了。
“不说出来的话,别人都以为这是新小区呢。”在附近修理了大半辈子管道的王大爷告诉记者,以前园丁新村的管道经常破裂,让他忙得不可开交,现在十天半个月都不见得有一单活,他也乐得清闲。
一招接一招,一拳接一拳,丽水在补齐短板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为城市建设的美丽画卷添上绚烂的一笔。从点到线再到面,如今的丽水处处闻鸟鸣,遍地是风景。
深耕教育 走家拜访补齐育人短板
“人”一撇一捺伫立天地,扛起重担。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动力。对于囿于浙南的丽水而言,人才的稀缺一直是制约其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然而,面对人才队伍这块短板,除了要做好“虎口夺食抢人才”外,更要从根本出发,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
“丽水公共服务的欠缺主要在于基础教育的薄弱。”在史济锡看来,只有做好“人”的文章,让教育资源更加公平,才能进一步提高人民的幸福感。
从孔子的三千弟子围坐讲学开始,老师与学生乃至家长的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通讯手段的普及,老师、家长之间的沟通渠道发生了巨大变化,电话、电子邮件、QQ、微信等联系方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家访。
“十次电话家访也抵不上一次上门家访。”缙云中学副校长张继尧告诉记者,相比于“线上”的沟通,家长更倾向于面对面的家访交流。
在“归零翻篇开新局”的背景下,丽水市教育局以新设立的“丽水知行教育论坛”为载体,着力拓展集中学习研讨的广度和深度,着力补好教育短板,让思想和行动有效对接,并创造性地提出了“万名教师访万家”的活动。
记者了解到,“万名教师访万家”是把家访作为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重要途径。让家访从以老师为主到以学生为中心,从贸贸然上门“告状”到提前一个月布置并且和学生商讨好时间内容,着力补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育人机制的短板。
在缙云,共有3800名教师参与了千名教师“访万家”,补齐育人短板活动,访及学生家庭7万多户,真正做到了进万家门,知万家情,送万家需,解万家困。
“我的孩子高中的时候很叛逆,要不是老师一次次家访,现在都不知道什么样了。”刚刚参加完高考的考生田湛琛的妈妈告诉记者,自己的孩子曾因为执意要考美术学校,经和家里“闹僵”,后来经过班主任一次次地上门家访、劝导,自己才转变思想,决定让孩子往她的兴趣方向发展。
在张继尧看来,现在的家访更接近一个个性化发展的探讨会,学校和家长都要以一种选择性的教育思想,“让学生学其所好,考其所长”。
“一切工作的关键点都在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史济锡表示,丽水要坚持把绿色发展作为底色,争取在快速前进的经济列车上赶上趟儿,不掉队,努力实现美丽环境、美丽经济、美丽生态的“三美”融合,让老百姓腰包鼓得开心、生活得舒心。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归零翻篇开新局”的主题大讨论下,丽水正扬长板,补短板,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