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中国南方智库论坛在广州召开,论坛主题为“扩大开放与国家未来”。
7月14日,第五届中国南方智库论坛在广州举行。本届论坛以“扩大开放与国家未来”为主题,由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等单位联合主办。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天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郑永年,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等领导和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共200余人出席论坛。副省长蓝佛安出席并讲话。会前,周天鸿、蓝佛安会见了参加论坛的知名专家学者。
蓝佛安指出,我省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要通过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等战略举措,全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进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希望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紧紧围绕中国开放发展的新趋势与新战略、扩大开放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与对外资本输出、扩大开放与广东创新发展等重大课题,发挥学科优势和专业特长,拿出更多更好的战略研究成果,继续为广东破解开放新难题、增创开放新优势、争取开放新成效建言献策、把脉支招。
>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吴伟洪 统筹:邓红辉 卢轶 牛思远
专家观点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魏建国:
“三步棋”打造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高地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魏建国在演讲中提出,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国内经济新常态形势下,广东面临三个问题:如何实现第二次经济腾飞?如何推动“四个全面”和“五个发展理念”?到2025年如何实现“两个翻番”?
他认为,要解决这三个问题,广东要下好“创新驱动”“自贸区”“绿色发展”这三步棋,争取在2020-2025年,把广东建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新高地。其中,创新驱动是第一步,把高端制造业作为广东下一步跨越的主战场,把现代服务业作为整个经济结构调整的主战场。他建议,在2020—2025年间,广东要打造好50—100个高端制造业集群,改变广东现有产业格局。
“自贸区建设应成为广东改革的新动力,也是广东应该走好的第二步棋。”魏建国建议,实现自贸区的发展,要依据广东的优势条件,用好前海、横琴、南沙三大平台,连接粤港澳。他认为广东应该“大胆试,自主改”,着力推动金融改革,不要因眼前矛盾而束缚创新的步伐。
魏建国表示,绿色发展应该作为广东改革的底线,要实现劳动密集型和服务贸易两个跨越。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
开放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有效途径“中国需要全球化”“中国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碰到全球化范围挑战”“中国要思考如何推动全球化”,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以三句话概括了中国当前面临的开放局面。他表示,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很多好处,也带来一些问题,但好处远超负面影响,因此中国需要全球化。
“这几年我们一直在讨论如何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无论是从欧美、日本还是亚洲四小龙的历史经验来看,开放政策都是一个国家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有效途径。”郑永年说,中国现在有过剩的资本、产能,也有相当技术,这些都需要走向世界。
但他也指出,当前中国的全球化已经从“请进来”“接轨”发展到“走出去”阶段,也面临当前世界范围反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希望今天中国的崛起更加开放。”
郑永年认为,中国当前推进全球化,采取“一带一路”战略很好。改革开放以来,南方就是开放的同义词,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先行地和试验田。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和沿海地区,要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领头羊。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
以服务贸易为重点打造自贸区升级版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无论是英国脱欧的公投,还是南海仲裁案的闹剧,都表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正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
他指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与新一轮全球服务贸易进程已形成历史交汇,这提供了一个重要机遇。中国应该适应新趋势,从过去以工业市场为重点的一次开放,向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二次开放转型。加快双向市场开发,显著提高服务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当中的比重。
迟福林认为,贸易保护主义是当前经济全球化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国可以采用旅游经济合作圈、区域贸易协定等多种形式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全球性、区域性的组织中扮演积极重要角色,构建“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网络。“我认为应该以基础设施为依托,以服务贸易为重点,以建立自由贸易区网络为目标,拓宽‘一带一路’的内涵,发挥‘一带一路’战略在新形势下,推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重大作用。”迟福林说,
他建议,中国要以服务贸易为重点,打造国内自贸区升级版。其中,广东有条件在服务贸易方面扮演先行先试的重点角色,应当率先建立开放经济新体制。“广东自贸区邻近香港,服务贸易方面有需求,也有责任深入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一体化。”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
进行结构性改革要强调创新强调开放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在演讲中表示,扩大开放就一定要了解国际经济形势。当前世界经济还在复苏期,金融市场虽有波动但总体还稳定,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也还在蓄势待发,经济增长仍有比较大的空间可以挖掘。
但张宇燕指出,目前全球也都面临劳动生产力增速下滑、债务水平居高不下、政府政策调整空间越来越狭窄三大问题。同时,全球的贸易增长速度连续4年低于经济增速问题也值得关注。
“我们需要分析这些风险造成原因是什么,我觉得核心还是结构性的问题。”张宇燕说,此次G20首脑会议达成共识,就是要把结构性改革作为推动全球经济长期增长的核心。而要进行结构性改革,就要强调创新,强调开放,强调去除一切阻碍全要素生产力提高的制度障碍。
张宇燕专门提出了一个“包容财富”的概念,他介绍,包容财富有人力资本、制造业资本、自然资本三个指标,并建议在考虑未来经济增长的时候,考虑到更多的因素。“不光对中国,对全世界也一样。”
热门话题“深改革”需要“大开放”
本届中国南方智库论坛上,来自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财经大学、深圳大学、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等高校和单位的专家,在论坛圆桌环节,就相关议题发表了真知灼见。主办方还分别邀请了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首席专家陈广汉担任评论人。
对内强化广东自贸区的溢出效应
广东财经大学副校长王延惠就广东率先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系提出战略构想。她认为,当前“深改革”需要“大开放”,以增加有效供给的现实路径。
王延惠解释说,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广东加快构建对外开放型经济新体系,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就要顺应全球化经济发展新趋势,主动对接国际贸易投资新规则,积极引领新常态,加快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培育国际化、法制化和市场化的营商环境,加快珠三角、粤东西北四大区域对外开放的合理布局,从而强化广东自贸区的溢出效应。
深圳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副院长刘阳对广东扩大开放建议,要进一步实施更为完善的人才开放战略。他说,实施人才开放战略是广东在经济全球化以及粤港澳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进一步扩大开放,实现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
那么,广东要怎样做?刘阳建议,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广东在新时期可以学习借鉴新加坡等地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发挥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的示范作用,制定与人才开放战略相配套的法律法规,营造“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良好环境。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首席专家陈广汉也认为,扩大开放要注重更好地发挥协同效应。他说,在“一带一路”过程当中,广东要发挥海外侨胞、港澳特区优势,积极开展港口合作,打造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枢纽。同时,抓紧构建广东自贸区,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新高地。
对外为“走出去”提供舆论支持
当前,中国企业“走出去”力度越来越大。实施“走出去”战略,也需要媒体提供强大舆论支持。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王更辉以《今日广东》为具体案例,向与会专家介绍了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近几年打造广东外宣舆论阵地的探索。
王更辉介绍,今年6月,《今日广东》海外版面已经在20多家海外华文媒体落地,覆盖了全球五大洲各大主要城市,每年落地的版面已达1500多个。在提高版面落地率之外,《今日广东》编辑部还打造出“调查性深度报道”的对外传播新品类,连续5年荣获中国新闻奖。同时,为顺应媒体融合需要,海外版推出新媒体官方微信《侨乡广记》。
为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今年,南方报业建立“今日广东”国际供稿中心,实现了对外传播从“点对点”合作到“全覆盖”传播的转变,进一步放大国际舆论场中的“广东声音”。按规划,国际供稿中心要力争2017年对东南亚、欧美地区主要华文媒体实现有效供稿,2018年推动“今日广东”专栏双语新闻供稿服务,2020年在东南亚和欧美地区基本实现英文版广东资讯的有效传播,从而逐渐实现覆盖整个国际社会和西方主流媒体。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李尚蒲则带来她对中国农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案例和观察。她认为,中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不断增长,而投资效率尤为值得关注。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关注的是中国的“双向开放”。“从国家开放的角度来讲,首先要利用自贸区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更要利用‘一带一路’这一重要的‘走出去’战略,进行国家文化软实力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