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连续9年人工增雨促三江源生态趋好

2016年07月15日 16: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从2006年起在中国空军的助力下,三江源地区连续9年人工增雨工程的生态综合效益正逐步显现。15日,青海省气象局重点工程项目办公室工程师高伟录对中新社记者表示,据EOS/MODIS卫星监测显示,连续9年的人工增雨工程为三江源生态趋向良性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总面积36.6万平方公里,包括17个县市,占青海省国土总面积的43.88%,总人口55.72万,居民以藏族为主。三江源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作为三江源生态保护的子工程,青海省气象部门从2006年开始,在三江源55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实施飞机、火箭、高炮、地面燃烧炉和焰弹多样化的人工增雨作业。监测显示,9年间三江源人工增雨共增加降水量531亿立方米。

  高伟录说,自2006年以来,依托三江源人工增雨工程项目在三江源实施人工增雨工程,初步形成了人工增雨立体催化作业的能力,实现了人工增雨从抗旱型、水资源增蓄型向生态改善型的拓展,其生态综合效益在三江源地区得到明显改善,该工程人工增雨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通过对比分析,三江源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扎陵湖、鄂陵湖水体面积明显扩大;被称为‘千湖之县’的玛多县在实施人工增雨后湖泊数量较2004年增加了120个左右。”高伟录说,与此同时,三江源地区的草场也逐渐恢复,草地生态环境趋向良性发展,以600公斤/亩等级以上的草地为例,面积增加趋势明显,较人工增雨工程实施前增幅达43.82%。

  高伟录表示,人工增雨作业是改善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科技手段之一,连续实施9年的青海三江源地区人工增雨作业,使得草地覆盖度和产草量都有所提高,源区流域径流量和水库库容增加,缓解水资源短缺等综合效益明显。其中黄河上游产流区内的黄河径流量10年间共增加77.71亿立方米,共增加发电量近124.3亿千瓦时,这些都使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总体趋向良性的发展态势。

(责任编辑:庄彧)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