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名士豪庭二区的雨水收集设施, 井盖下是一个组合水池, 用来储存雨水。 本报记者 孟燕 摄
省城不少住宅小区多是硬化路面, 一旦暴雨来袭, 会出现 “内涝” , 而小区内汇集的地面径流也会对周边市政雨水管网形成强烈冲击。 暴雨来临前, 记者探访部分小区的雨水收集系统, 系统可将雨水留在小区, 减少对市政雨水管网冲击。 而根据省城 “海绵城市” 建设要求, 小区要设置雨水收集调蓄等设施。
小区路面硬化
雨水冲向市政道路
20日凌晨的暴雨, 山师东路两侧水流成河。 “小区都是硬化路面, 储水能力很差, 除了流到下水道里的,全顺着地势流到山师东路上去了。 ”山师东路东侧一小区居民刘先生坦言, 周边不少小区, 都存在这种状况。记者探访不少老小区发现, 小区内仍是雨污混流, 降雨时, 雨水从屋面顺着排水管流到地面后, 没有接入地下, 而是直接往路面排。 此外, 小区内已硬化, 没有专门的雨水管道、雨水箅子, 积水只能顺着地势往更低一些的市政道路的雨水箅子排。
目前, 市政部门已开始部分片区的排水改造, 但主要针对的是开放式小区。 上述工作人员说, 目前市中区正进行七里山片区和大观园片区雨污混流改造, 改造的主要是开放式小区道路, 还有不少封闭式老小区不在市政改造范围。 历下区今年对菜市片区改造, 但也属开放式小区道路。
雨水收集系统
少向市政管网排两成水
省城部分小区建设了雨水收集系统, 收集的雨水主要用于绿化、 洗车等。 在名士豪庭二区1号楼前, 小区物业工程部经理李学震指着一块绿地介绍, “井盖下面是PP模块组合水池, 容量有120方, 小区道路、 绿地等处都建了收集口, 雨水通过管道沉淀后被储存到池内。 ”李学震解释, 这个雨水收集系统在2011年底投用, 蓄水池主要收集路面、 屋顶排水管下来的和整个小区的雨水。 雨水进入管道后通过主管道进入蓄水池, 通过沉淀、 过滤等措施, 然后再使用。 收集起来的水主要用于绿化、 灌溉草坪、清洁路面、 洗车等。 “后期主要维护管道、 电耗, 成本每个月三四百块。 ”
记者了解到, 如果新建社区全部使用雨水收集系统, 小区外的市政雨水管网排放量可减少20%。 一个容积为100立方米的雨水过滤桶,在济南1年可收集雨水约2600立方米, 其中有2000立方米可再利用, 回用率超过75%。
但是在实施 “海绵城市” 建设前, 省城有雨水收集系统的小区不到10个, 主要是由于前期需要投入十几万到几十万。
海绵城市建设
要求小区留住雨水
据保守统计, 济南每年大约有3000万立方米雨水白白流失。 小区建设雨水收集系统, 一方面节约用水;另一方面减少市政雨水管网的压力。20日, 济南市节水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小区建设蓄水池、 透水路面等收集的雨水除了直接用于绿化、 保洁等, 还间接用于补充地下水。 ”以往城建设计理念, “是将小区雨水尽可能排入市政管网, 但排水设施建得越完善, 向市政管网流得越快, 越容易对市政管网形成冲击。 ”而现在的理念, “海绵城市” 要求片区开发前后, 水文保持不变。
“如果开发前都是土壤, 80%雨水能下渗, 20%形成地面径流排走, 那么开发后也达到这样效果。 但现在小区建成路面硬化后, 可能只有20%下渗, 80%都成为地面径流流向市政管网。 ”2015年, 《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 发布, 这意味着, 今后小区开发建设要考虑雨水收集相关配置。
记者手记
换 个 排 水 思 路 , 比 改 建 设 施 更 可贵
每到暴雨来临, 城市 “看海” 总触动着市民的神经。 一方面, 济南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 “节水保泉” 压力巨大;但另一方面, 雨季时充沛的降水迅速白白流走, 冲向市政管网和河道, “消化” 不了的就造成城市内涝。
按照以往的思路, 是对排水系统进行大规模改建, 让雨水快速汇集到河道泄洪沟等流走。 但是换个 “排水” 思路,将部分雨水收集利用起来, 既能节水环保涵养地下水源, 还能减轻市政排水设施压力, 这就是 “海绵城市” 的建设理念。 这在暴雨过后更显必要和迫切, 也对城市设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责任编辑:王子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