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第六届海峡两岸环境保护会议福建泉州举行,聚焦两岸环保合作。 廖静 摄
由两岸高校和科研机构合办,为期一周的“第六届海峡两岸环境保护会议——泉州论坛”4日在福建泉州开幕,闽台环境治理双向合作成为两岸环境专家、实业界共同聚焦的话题。
“第一届海峡两岸环境保护会议——金门论坛”2011年在金门大学举行,大陆地区相关专家首次组团参与。随后,该会议每年一届分别在厦门、澎湖、福州、台湾高雄举行,参会两岸团体规模不断扩大,从防治空气污染开始延伸到环境保护的各个方面,并实现了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防治行动计划的相继出台。
“台湾和福建都有很长的海岸线,而一些海洋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台湾中山大学海洋环境工程系教授杨磊告诉记者,目前在互花米草、红树林等海洋治理方面,台湾与福建都有不同的经验;这样进行经验交流,才能实现海洋治理的双向合作。
当天,海峡两岸100多位专家学者相聚泉州,研讨海洋及海岸周边大气治理、土壤及水环境治理等议题。会议由7个大会报告、57个专题报告组成,64位专家学者分别作大会主题报告和分会场交流发言,深入探讨两岸环保问题。
福建走在大陆改革开放的前沿,快速的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泉州师院副校长王珊说,水体富营养化、大面积雾霾天气和土壤污染等已经引起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关注。
因为祖籍福建,一种天生的亲近感让台湾科技大学李笃中感慨道,“有回家的感觉。”他表示,一走进泉州城,可以感受到泉州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细节。
“泉州乃至福建离台湾都很近,福建也是大部分台湾人的共同祖籍地,两地的海洋和海岸线治理也存在一些问题。”台湾中山大学教授袁中新表示,这样的研讨会首先就是让两岸专家能够坐下来交流,交流之后才能了解,才能共同关注。(完)
(责任编辑:石兰兰)